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
关键词
健康管理 传感技术 人工智能
正文
1可穿戴设备技术发展历程
智能与多功能是近年来可穿戴电子产品向智能、多功能方向发展的趋势。一些装备有更高级的感应器和处理器的智能手表,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能够完成诸如语音识别,导航,支付等更为复杂的功能。另外,VR、AR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中,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2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创新
2.1 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是可穿戴电子产品创新和发展的关键。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功能的扩展,人-机交互技术也在持续演化,以提供更方便、更智能的交互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可佩带式电子产品中人-机互动的影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中,触摸技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触屏技术的日趋成熟与普及,触屏成为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的主要人机交互模式。通过手指的滑动或触摸,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浏览资料,选择功能,输入指令,并与装置进行有效的互动。语音识别已被广泛地用于可穿戴设备。
随着 Siri, Alexa,谷歌助理等智能助手的问世,人们可以通过声音来操控可穿戴设备,完成短信、设置提醒、查询信息等多种功能。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穿戴式设备能够更好的理解用户的命令,从而增强了人-机互动的便利性与自然属性[1]。
2.2生物监测技术
近年来,可穿戴电子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在生物监控领域。这些先进的科技,不但提高了装置的功能及使用者的经验,而且也成为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的强大工具。速率监控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该装置采用光电容积式脉搏波(PPG)技术,实现了对人体心率的实时监控。在运动、休息等不同情况下,心率监控可以使使用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状况,从而有效地调节运动的强度,防止过度疲劳。除心率检测外,血氧饱和度检测也是一种新兴的生理监控手段。利用红外线及红光感应装置,该装置可测出血中含氧量。该装置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心率监控技术,对不同深度睡眠状态下的浅、深、快眼动(REM)等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数据,用户可以了解自己的睡眠质量,找到影响睡眠的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2]。
2.3能源技术
能量采集是可穿戴电子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方法充分利用自然界中丰富的能量,如阳光,人体体温,运动,无线电波等,并将其转换成电能。在智能腕表、健康监护等领域,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可在日间充电,夜间使用。体热发电是一种将人体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能源,是一种新型能源。无线充电技术的引入为可穿戴设备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本发明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是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方式,它可以让使用者在不需要拆除设备的前提下,为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无线充电技术具备远程传输功能,有望解决多个设备同步充电问题,降低对传统电源插座的依赖。
3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
3.1健康监测与管理
可穿戴式装置也可以透过资料分析与智智能运算法则,为个人的健康管理提供建议。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穿戴式智能终端能够充分挖掘用户健康信息,并针对其个性化、个性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例如,针对用户的睡眠状况,提出了合理的作息计划;基于使用者的动作资料,为使用者量身订做训练方案等。本研究将为使用者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管理策略,帮助使用者更好的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3.2运动健身追踪
可穿戴式终端能够精确监控使用者的动作。像是智能手环和腕表这样的产品,内置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使用者的动作,如步数,距离,卡路里消耗等等。使用者只要戴上可佩带的装置,就可以轻松地掌握自己的活动状况,而不需要额外的携带和使用其它装置。该系统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掌握自身的动作状况,并为其定量化的依据。
可穿戴设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计算规律,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运动推荐。它通过对用户的动作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并将用户的身体状态和运动目标等信息进行智能分析。然后从运动的强度、时间和目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本研究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为用户制定更合理的健身计划提供依据,并能更好地解决运动过量、缺乏锻炼等问题。
3.3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是指使用电脑产生的场景、影像,通过头戴式显示装置,使使用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体育健身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锻炼情景与经验。使用者不用出门就能在家中使用虚拟实境装置进行诸如跑步、骑车等室内运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室外活动进行仿真,如登山、滑雪等,使使用者能够在室内体验到室外运动的乐趣。利用虚拟实境技术,使使用者能更深度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增强了体育的趣味性,增强了体育的效果[3]。
现实增强技术(AR)是一种将虚拟要素与真实场景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更加丰富的信息与互动体验。在体育健康方面, AR技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即时的运动数据与指引。使用者可以透过智能眼镜、智能眼镜等装置,即时获得自己的心率、速度、步数等参数,并依此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善。此外, AR技术还能为使用者提供更精确的姿势修正与动作引导,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结语
本文对当今可佩带式装置的设计、功能及使用者经验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提出了提高穿戴设备的舒适度与易用性,并采用轻质材质及优化人体工效学的方法,使其更适于长期穿戴。另外,其简单、可视化的接口设计,可以让使用者迅速地熟悉并操纵该装置。另外,本文还强调了如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佩带式装置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外表及可替换的附件,让使用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来量身订做。
参考文献:
[1]李明烁,吴涛,任建鑫,等.基于可穿戴设备医用防护服微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24,47(06):79-84.
[2]张明,赵挺.可穿戴设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24,38(06):101-104.
[3]马鑫,李慧珍,李勇男,等.可穿戴设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3,15(7):125-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