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以丰宁剪纸为例
摘要
关键词
乡村振兴;丰宁满族剪纸;活态传承
正文
丰宁满族剪纸艺术,以其丰富的类别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著称。其分法多样,既有按制作技法划分,也有依据内容和用途进行分类的。在技法上,丰宁剪纸可细分为单色、点染、填色及复合四种类型。单色剪纸仅采用一种颜色的宣纸,以其简约之美吸引人;点染剪纸则在剪制后加以着色,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层次;填色剪纸采用深色宣纸为底,通过填充颜色完善图案;复合剪纸技艺最为精湛,它需将不同颜色的宣纸剪制后再精心拼接,展现了丰宁剪纸的创新精神。内容上,丰宁剪纸涵盖了从吉祥图案到自然风光,再到人物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用途方面,该艺术品不仅作为窗饰和室内装饰,其用途还涵盖了节庆装饰、祭祀用品等,反映了丰宁剪纸在民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实用价值。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技法、丰富的内容及广泛的用途,不仅为当地民间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1概述
1.1非遗文化的概述
丰宁非遗文化底蕴雄厚,有各级非遗61项,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十个“非遗+扶贫”试点之一,并积极推进传统工艺传承保护与贫困村致富有机结合,探索出“非遗+扶贫+乡村振兴”新道路。将满族剪纸文化与陶瓷、文化衫、首饰、挎包等实用性产品融合,创造形成了一系列融合满族艺术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丰宁剪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为文化振兴、产业振兴起到了筑基赋能的显著作用。
1.2剪纸的概述
剪纸,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体现了乡风文明的魅力,更是群众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处的见证。丰宁满族剪纸,源远流长,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最初仅作窗户纸的加固之用,逐渐演变为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尤以红彩窗花闻名。到了清末民初,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峰,其独特的阳刻技法,更是彰显了其非凡的艺术价值。其常常运用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的形象和吉祥文字同时借助直接、借喻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期望。 其剪纸图形的表象后隐藏的是民族文化心理活动的深层世界观【1】。
1.3丰宁剪纸的名家作品
丰宁剪纸目前最著名的作家老师是张冬阁先生,张冬阁是丰宁满族剪纸艺术的传奇,以其精湛技艺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作品,批毛技法精妙,故事内容丰富,融合了浓郁的满族风情,使得丰宁满族剪纸在众多中国剪纸流派中显得独特。其代表作《满乡风情·正月初一出行》、《土台戏》、《金陵十二钗》等,不仅获得国家级荣誉,更被国家艺术博物馆珍藏,展现了张冬阁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不懈追求。张冬阁在专业媒体上的刊登还是学术会议的分享,均显著加深了丰宁剪纸研究与推广的深度与广度。
2丰宁剪纸的文化特色
2.1悠久的文化历史
丰宁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代,丰宁剪纸,凭借其独特风格,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派别。这一艺术形式,历经数代民间艺术家的精心传承与发展,至今仍蓬勃兴盛。1993年,丰宁被誉为“全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至2006年,丰宁剪纸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其不朽魅力与文化价值。
2.2题材广泛,与生活联系密切
丰宁剪纸题材十分广泛,从内容看,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多民族日常生活景色都是最常见的题材,同时神话故事,戏曲人物也广泛被剪纸所刻画,从表现形式看,包括单色剪纸、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内容。丰宁剪纸主要用于装饰,主要分为日常装饰类,节庆装饰类以及写照现实生活类,以窗花,礼花,挂签以及满族节令为主。艺术源于生活,是对当地人民积极生活的最好体现。
2.3艺术风格独具一格
丰宁剪纸,以其精致独特的风格和恰如其分的象征、夸张艺术手法,浓郁地展现了乡土文化的魅力。此艺术以阳刻技法主导,辅以阴刻,构图注重线条勾勒与面积的辅助,展现出变化多端、精巧透明、曲线流畅的美学特质【2】。以丰宁剪纸为例子,能更形象地体现出丰宁剪纸的艺术特色。
3丰宁剪纸的传承现状
3.1国家对于丰宁剪纸的重视
2018年丰宁满族剪纸被纳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丰宁满族自治县被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列为全国“非遗保护传承观察点”和“非遗+扶贫’示范点;同年5月丰宁满族自治县又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剪纸工艺,其传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传承也有重要意义。
3.2丰宁剪纸面临的严峻形势
现在丰宁剪纸的传承也面临很严峻的形势。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变,生活方式逐渐现代化,剪纸的经济利益逐渐降低,剪纸逐渐由寻常百姓家走向艺术欣赏,年轻人不愿意自觉传承这中华文化的瑰宝,目前丰宁剪纸的传统剪纸技艺大多留存在70岁以上的老人手中,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和传承。
3.3丰宁剪纸带动就业发展
为传承、保留丰宁剪纸工艺,在社会上逐步加大对剪纸艺术的拯救力度,为了提高中小学生对剪纸的了解以及增加其对剪纸工艺的兴趣,剪纸进校园成为传承的一个新方式。同时依托丰宁满族文化资源,县城开发区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处,其中设立剪纸展厅4个;设立满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2个,专门剪纸传承培训基地3个,在中小学建设剪纸传承基地2个。开展全县剪纸爱好者集中培训3次,累计培训人员40000余人次,安置贫困人口就业76人【3】。
4新时代背景下丰宁剪纸的文化内涵
4.1丰宁剪纸与服饰文化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产物,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所以将剪纸元素融入服饰文化中为剪纸的发展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台。早在商代,许多瓷器上就有被雕刻的花纹或者文字,还以金银片镂花,到了宋代这些装饰品逐渐发展成了灯花,窗花,刺绣等多种艺术形式。在丰宁,剪纸的图案花样为服饰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服饰中。这些图案不仅让服饰美观,有吉祥的寓意,还带着浓烈的满族文化的色彩【4】。
4.2丰宁剪纸与民俗文化
丰宁剪纸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主要与丰宁地区的民族历史,地理位置有关,在满族汉族风俗的融合下,逐步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阳刻为主,阴刻为辅”的特点,发展了当地的民俗特色。最初,挂笺是丰宁满族剪纸的自身剪纸标志,但是颜色多为白色,内容也以满族萨满宗教仪式为主。挂笺主要是用来祭拜祖先,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随着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挂笺也变得五颜六色,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人们把对新一年的期望祝福寄托于剪纸中,在春节人们会剪窗花来祈求一年的平安顺遂,贴福字来希望下一年的平安幸福【5】。4.3丰宁剪纸与婚俗文化
婚礼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人们用剪纸的形式来表达对婚姻的向往与祝福,但是通过观察婚礼剪纸我们不难发现,丰宁剪纸的表达不同于其他民族剪纸直接用龙凤、鸳鸯等明显的事物为主要图案样式,而是用比较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另外,丰宁人们也会用莲生子,百子葫芦来表达对新人多子多福的祝愿。人们赋予了这些事物美好的象征意义,希望能通过这些形式来祈福,祝愿婚姻的美满【6】。
4.4丰宁剪纸与旅游文化
承德是一个旅游胜地,有很多的风景名胜,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这在剪纸中也有所体现。避暑山庄是承德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点,以承德的避暑山庄为灵感,丰宁满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用非遗文化剪纸技艺创作出了避暑山庄风光系列作品,这系列作品的全景图用时一百多天,详细地展现了避暑山庄内的各个著名的景色,描绘细致。
5丰宁剪纸介入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5.1以丰宁剪纸为中心,实现多元化发展
丰宁剪纸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承德本地公共空间艺术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系统运行过程。可以通过打造丰宁剪纸特色文化街,将地摊文化带入文化街,实现地摊经济与实体店经济共生。文化街包括许愿打卡地,写真照相馆,剪纸体验馆,邮递站等具有丰宁剪纸特色产地。适时举办非遗文化活动。通过策划如“丰宁剪纸文化节”等活动,融合音乐、舞蹈、创意市集与民俗,逐步塑造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期展示平台。
5.2丰宁剪纸文化与承德当地旅游业相结合
承德丰宁剪纸艺术具有独特的满族风采、丰富的文化内涵、完美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地方特点,同时有着文旅融合的得天独厚的现代应用优势。丰宁剪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对提升旅游品牌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承德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有着天然的优势,将丰宁剪纸文化融入承德旅游业,在为承德打造又一旅游招牌的同时又促进了丰宁剪纸文化发展。丰宁剪纸文化为承德旅游引流,承德旅游业为剪纸文化提供良好发展时机,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发展非遗文化同时,将承德旅游业推向又一发展高潮。
5.3丰宁剪纸文化数字化,活态展示与传播
数字化技术在非遗文创产业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不仅拓展了文化产业链,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还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从而促进非遗文化艺术的广泛展示与传播。将MR技术引进丰宁满族自治县,通过MR技术使剪纸活起来,实现剪纸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从而增强剪纸的吸引力,打破传统手工传承的局限性。借助MR技术复原和展示剪纸制作工艺,吸引游客用新颖的方式体会剪纸的过程,在畅游的过程中感受民间工艺的魅力,进一步来宣传和介绍丰宁剪纸这一文化。既能够保留非遗文化的数字内涵,又能够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7】。
5.4应用新媒体技术,活态传承丰宁剪纸文化
新时代,新的技术层出不穷,非遗文化乘新媒体之风传承发展已成为趋势。短视频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新媒介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兴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必备的娱乐形式。而利用短视频平台宣传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也越来越多【8】。利用抖音,快手或者其他新媒体平台将丰宁剪纸文化通过短视频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也让更多人了解丰宁剪纸文化,使剪纸重新回到大众的视线中。在短视频中,通过介绍丰宁剪纸历史,制作过程,成品展示,背后故事等内容,在让剪纸文化重回大众视野的同时,得到新的意义上的传承和发扬。
5.5丰宁剪纸文化与文创产业互动融合
文创产业,作为新兴领域的代表,承担着传承文物之魂与推广文化之责。其产出的非遗文创产品与现代审美的相结合,使之更易被当下消费者接受【8】。将文创产业与丰宁剪纸相融合,丰宁剪纸文化和现代审美结合,在符合大众的审美的同时,其鲜明的外形特征为其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将丰宁剪纸文化融入服装、装饰品、日用品等方面。同时打造剪纸文化街,将“地摊剪纸文创”带进文化街,让游客切身体会剪纸的乐趣,文创产品是非遗传承模式的创新传承,让丰宁剪纸非遗文化与时代特点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使其更加新颖、有活力地在年轻群体中传播。
6小结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并且丰宁剪纸的传承为解决贫困人口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能够提升乡村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同时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丰宁剪纸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应该得到传承与保护。但丰宁剪纸传承形势严峻,面临着,传承人断层,传承方式单一的问题,丰宁剪纸的传承需要社会各部分的努力,使其跟上时代发展,拓展传承途径,增加传承人才,创新传承模式,促进乡村振兴。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杨骞鑫.乡村振兴下的宁夏隆德剪纸“活态”传承与创新[J].中国民族美术,2021,(02):23-27.
[2].佟海松.简述丰宁剪纸的艺术流派[J].学周刊,2015,(30):23.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5.30.038.
[3].陈凤龙,郝凤祥.让丰宁满族剪纸文化在校园传承[J].基础教育论坛,2015(Z1):136-138.
[4].李飞.丰宁民间剪纸中的满族文化和艺术形态[D].江苏:苏州大学,2008.DOI:10.7666/d.y1304400.
[5].李涛,郑新涛.民族融合视角下的丰宁满族剪纸与萨满宗教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16(1):109-113.DOI:10.3969/j.issn.1007-6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