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T”实务管理与HACCP体系结合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6T”实务管理;HACCP;高校食堂管理;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
正文
高校食堂作为校园内重要的餐饮服务单位,具有用餐人数集中、消费群体固定等特点,是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地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也面临更高要求。“6T”实务管理和HACCP体系作为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分别在不同领域展现了其优越性。本文将探讨两者结合在高校食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一、“6T”实务管理概述
“6T”实务管理,作为一种深度融合了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与本土实践经验的创新体系,它不仅仅是对“5S”与“5常法”等经典现场管理模式的简单继承,更是一次针对集体用餐单位,尤其是上海市内高校及企事业单位食堂特定需求的深刻变革与升华。这一管理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全面提升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每一位用餐者的健康与安全。在“6T”实务管理的框架下,从最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到复杂的食品供应链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它首先强调了个人卫生的重要性,要求所有食堂工作人员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视为工作的一部分,从源头上减少食品污染的风险。同时,通过普及“6T”知识(“6T”是指6个天天都要做到: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即这一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操作规范,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深刻理解并践行其精神实质。在实际操作中,“6T”实务管理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的管理工具,如标识图表和视觉管理,将复杂的管理要求转化为直观、易懂的视觉信号,帮助员工快速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1]。地面干燥、规范存放等要求,则确保了食堂环境的整洁有序,为食品的安全储存和加工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安全卫生、清洗消毒、食品质量等方面的严格规定,更是从多个维度构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食品安全防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6T”实务管理还引入了“六天天”的持续性改进机制,即要求学校食堂在每一天的运营中,都要不断地进行处理、整合、清扫、规范、检查和改进。这种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不仅促进了食堂管理的持续优化,也培养了员工们自我驱动、持续改进的工作态度。
二、HACCP体系概述
HACCP体系,即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一项国际公认且高度专业化的系统方法。这一体系旨在通过前瞻性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食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的整个链条中,其安全性得到严格控制和保障。HACCP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更是一种管理哲学,它强调从源头开始,对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所有潜在危害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识别、评估和控制。HACCP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首先依赖于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坚实基础。GMP为食品生产提供了基本的操作准则,确保生产环境、设备设施、人员卫生等方面符合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而SSOP则进一步细化了卫生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标准,如清洁消毒、虫害控制、个人卫生等,为HACCP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卫生条件。在HACCP体系中,危害分析是核心环节。这一过程涉及对食品生产全过程中可能引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危害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通过科学的方法,如流程图绘制、风险矩阵分析等,识别出哪些环节可能产生显著危害,进而确定哪些步骤为关键控制点(CCP)。CCP是指那些能够实施控制措施以预防、消除或降低食品安全危害至可接受水平的点、步骤或程序[2]。一旦确定了CCP,HACCP体系便要求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监控计划。这些措施和计划需具备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确保CCP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监控活动通常包括现场观察、测量、记录等,旨在及时发现偏离控制限值的情况,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危害的发生或扩大。另外,HACCP体系还强调验证和审核的重要性。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以及管理评审等方式,对HACCP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持续有效。验证活动不仅关注CCP的控制效果,还涉及整个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为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三、“6T”与HACCP结合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制定结合模式实施方案
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的宏伟蓝图中,将“6T”实务管理与HACCP体系深度融合并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无疑是其扬帆起航的基石。此方案的核心在于,它不仅仅是将六个“天天要做到”的原则——即每日坚持处理杂物、整合资源、清扫环境、规范操作、细致检查与不断改进,与HACCP体系中的危害识别、关键控制点设定等科学方法简单叠加,而是要实现两者间的无缝对接与相互促进。该方案的设计需经过深思熟虑,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紧密关联,形成一个闭环式的食品安全管理生态系统。它将具体规划出实施的阶段性步骤,每一阶段都设有清晰的目标与达成路径,使得整个推进过程既有条不紊又充满动力。同时,责任的明确划分是方案成功实施的关键,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将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卫生的重任,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时间节点的设置上,方案将采用灵活而严格的管理机制,既保证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又留有足够的调整空间以应对突发情况。另外,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将通过定期的自查、互查以及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执行,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整改。最终,这一结合模式的实施方案将引领高校食堂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显著提升其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水平,更将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放心的就餐环境。通过持续的优化与改进,高校食堂将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典范,为行业的整体进步贡献力量。
(二)“6T”实务管理于日常操作应用
在日常运营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高校食堂都应将“6T”实务管理的精髓深深融入其血脉之中,使之成为每一位员工自然而然的行为准则,而非仅仅是墙上的标语或书面的规定。这一理念的深入贯彻,如同细雨润物般,悄然改变着食堂的每一个角落。“天天处理”,意味着每一天的开始,员工们都需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清理掉工作中不必要的物品与垃圾,确保操作区域的空间畅通无阻,既减少了寻找工具或材料的时间,也避免了杂乱无章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天天整合”,则是一种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通过合理布局工作区域,将常用的物品归类放置,并贴上清晰的标识,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培养了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得整个食堂的运行更加顺畅有序;“天天清扫”,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员工们需定时对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场所进行彻底清扫,去除油污、尘埃等污染物,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这样的努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安心就餐的环境,也为食堂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天天规范”,则是通过制定并执行一系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来减少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员工们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准确无误,从而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天天检查”,则是一种自我审视与监督的过程。员工们需时刻保持警惕,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同时也欢迎同事间的相互监督与提醒。这种检查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天天改进”,则是基于前五个“天天”的实践经验与反馈,不断优化管理方案与工作流程。员工们需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与变革,通过持续的学习与改进,推动食堂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让高校食堂的日常操作更加规范、高效、安全,还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它们共同构成了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的坚固防线,为学生们的健康饮食保驾护航。
(三)实施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
在HACCP体系于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深入应用中,一个全面而细致的危害分析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这一过程要求食堂管理团队及专业人员,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食品从原料采购、加工处理、储存保管到最终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逐一审视,深入挖掘并准确识别出所有可能威胁食品安全的潜在危害因素。危害分析的核心在于区分显著危害与非显著危害,即那些一旦发生便可能导致食品不安全,且通过预防措施或控制措施难以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危害。通过这一区分,食堂能够聚焦于最关键的食品安全风险点,为后续的控制措施制定提供明确的方向。紧接着,针对识别出的每一个关键控制点(CCP),食堂需量身定制一套具体、可行、有效的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应当紧密围绕CCP的特性,旨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将显著危害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或确保其在发生时能够被迅速识别并得到有效控制。为确保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还需配套设计相应的监控程序,包括监控频率、监控方法、监控人员等要素,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持续、稳定地执行。另外,建立并维护一个完善的监控记录系统也是HACCP体系实施中的重要一环。该系统需详细记录每个CCP的监控结果,包括监控数据、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及后续跟进等信息。通过对这些记录的分析与评估,食堂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偏离控制标准的情况,从而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
(四)强化监督与持续改进
为了确保高校食堂在“6T”实务管理与HACCP体系融合下的高效运行与持续优化,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机制不仅是对管理执行情况的严格把关,更是推动食堂管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食堂管理层需先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成员应涵盖食品安全专家、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代表,以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该小组负责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明确检查的时间节点、内容范围、评估标准等,确保监督工作有序进行。在监督过程中,现场检查是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手段之一。监督小组会深入食堂的各个角落,从原料储存区到烹饪加工间,再到餐具清洗消毒区,逐一进行细致的检查。他们关注每一个细节,从食材的摆放是否整齐有序,到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稳定,再到员工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都将成为评估的重点。记录审查也是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食堂的各类台账、记录进行仔细核查,监督小组能够了解食品采购、验收、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为评估管理执行情况提供有力依据。除了现场检查和记录审查外,员工访谈也是获取宝贵意见与建议的重要途径[5]。监督小组会与食堂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对“6T”实务管理与HACCP体系执行情况的看法与感受。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往往能够揭示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改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针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食堂管理层需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他们还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改进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来自于日常工作的实践积累,也可能来自于对行业动态的敏锐洞察,它们都将为食堂管理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与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高校食堂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食堂将成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高效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为师生的饮食安全与健康保驾护航。
四、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6T”实务管理与HACCP体系在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创新结合,展现了两者优势互补的显著效果。通过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深度融合日常操作、精准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以及强化监督与持续改进,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结合不仅确保了师生饮食的安全与健康,也为高校食堂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展望未来,持续探索与优化“6T”与HACCP的结合应用,将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注入更多活力与可能。
参考文献
[1]何叶子. 基于““6T””与HACCP结合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 食品工业, 2023, 44 (12): 103-106.
[2]何叶子. 基于“6T”与HACCP结合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 食品工业, 2023, 44 (12): 103-106.
[3]唐伟, 毛海燕, 莫茹燕, 党伟. HACCP体系在高校学生食堂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 2022, 28 (19): 117-121.
[4]杨尚昆, 高华, 孙纯荣.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与学生营养管理体系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22, (23): 7-9.
[5]唐伟, 毛海燕, 莫茹燕. HACCP体系在高校食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22, (21): 31-34.
[6]赵俊仁, 刘家铭, 张静仪, 陈慧, 纪玉刚. HACCP体系在我国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2, 32 (03): 78-81.
[7]王晓东, 宋金豹, 杨尚昆. 新形势下高校食堂食品检验档案管理工作路径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22, (14): 7-9.
[8]伍昱成. 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食品安全导刊, 2022, (03): 13-15+19.
[9]伏大庆. 信息时代下食堂供应链管理系统在高校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21, (26): 13-14.
[10]陈京旭, 樊星.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探讨[J]. 现代食品, 2021, (16): 6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