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高名玉

(泰国格乐大学,泰国 曼谷 10220)

摘要

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40多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散打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比赛规则、教学方法还是实战训练,散打运动都创建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在此背景下,散打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散打运动;国际化;发展现状;对策

正文


散打是在我国传统徒手格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作为中国武术的核心项目不仅具有中华武术独有的特色,它不仅具有中华武术独有的特色,而且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自1979年开展散打试点以来,散打已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学习和推广散打的热情不断高涨,为中国武术的进一步弘扬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散打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与拳击、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国际徒手格斗运动完全不同的技术、战术和理论体系,并已成为世界广泛认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运动。

一、散打运动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

1979年3月,在原国家体委的决策领导下,我国散打体育项目初步启动,由浙江体委、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单位试点开展。经过几年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散打在散打战术、规则、裁判方式、场地等方面启动了多项改革措施,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护具的研究上,散打委员会一直采取“积极稳妥”的策略,希望通过探究散手动作的特殊方法,将中国武术徒手格斗的精髓带回给大众。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散打已成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1979年5月,散打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上首次亮相,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散打武术在现代体育领域的首次展示。此后,我国武术散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过国内外多次散打武术比赛,系统化、规范化的全国男女散打锦标赛逐渐建立起来。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散打正式列为竞技比赛项目。1998年第十三届亚运会,散打被正式接纳为比赛项目,进一步确认了散打在国内外综合体育运动中的“合法”地位,推动了散打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2002年7月,首届武术散打世界杯成功举办,此次赛事的举办,标志着散打比赛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正式启动。散打是我国优秀运动员长期发展起来的一项运动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40多年的发展,散打运动自实验阶段以来,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目前,散打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被认为是最具活力和前景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比赛种类、次数、水平的不断提高,散打逐渐渗透到国际舞台。散打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国功夫vs拳击”、“中国功夫vs空手道”等国际徒手格斗赛事进行了密集互动,并获得了良好的声誉,给予我国散打运动员高度的认可。到2022年年底,散打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深深扎根,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并达到一定规模[1]

二、制约散打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散打在国际化背景下始终呈现出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散打作为一项新兴运动,有其独特的魅力。然而,跆拳道、空手道等国外徒手武术相比,散打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走向国际舞台对于跆拳道而言,它起源于朝鲜半岛,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当今的竞技体育运动中,走步对抗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展示方式,紧张、暴力、刺激。随着跆拳道技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了解跆拳道这项运动。迄今为止,世界跆拳道联合会已得到全球168个会员国的支持,累计培训了7000万人次,也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清单。其中,跆拳道作为一项以踢腿为手段来实现武术目标的运动,也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世界空手道联合会由五个独立的国际组织和164个不同的国家组成,目前约有6700万人通过安联参加课程。由于不同国家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的差异,这些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近年来,散打、空手道、拳击等徒手格斗比赛在世界各地频繁举行,虽然取得的效果平平,但这并没有对空手道等体育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空手道因其独特的魅力,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空手道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度逐渐提高,人们信心十足地准备参加奥运会。近年来,中国武术发展迅速,中国武术协会启动了多项资助项目,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散打面临着重大挑战。从国际发展的角度来看,散打会员人数仅仅达到跆拳道与空手道会员人数的一半[2]

三、散打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一)坚持术道并重

1936年,船越义珍老师改进了唐手技术,并将其与禅宗哲学相结合,加深了其哲学内涵,最终更名为“空手道”。在日本,功夫武士被称为“道功夫”,而“武术”则指通过拳击训练来提高身体表现的运动。“空手道”和“道”这两个词的组合有点类似于“剑道”和“茶道”,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空手道是由著名武术家黑川纪章先生创立的日本艺术。与散打空手道不同,它更注重发展人的技能,将道德、哲学、武士道精神和现代体能训练方法融为一体。因此,空手道遵循“以记为始,以记为终”的原则,强调以全形完成记号。在训练中,我们要把尊重他人放在第一位,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对方提高自身素质,使双方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在散打培训过程中,我们需要尽职尽责,严守礼仪,行事认真。如果不懂足够的礼仪,就很难像武术一样遵守规则。在训练、比赛和各种其他情况下我们需要尊重长辈、教练或队友,这不仅可以从内心培养礼貌习惯,而且可以培养谦让、善良、宽容和互学互助的作风,这也有助于培养坚定的意志和品质。

(二)培育武术精神

从人文角度看,散打运动具有丰富而深远的传统文化内涵。散打是一项以武术为核心和目标的运动,它既具有竞技性、艺术性,又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在我国,古典哲学、伦理学、军事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对散打运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散打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散打是一项极具争议性且极具娱乐性和竞技性的运动项目。散打作为竞技运动的一种形式,要求参赛者克服内心的恐惧,培养强烈的竞争意志,持续拼搏,直至最终获胜。在散打对抗中,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也是比赛胜负的决定因素之一。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竞争精神被认为是每个人才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对此,散打运动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才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人生目标。同时,也需要明白,这种心智与勇气的较量过程,就是人们不断克服自身弱点,提高技能,进而取得胜利的过程。因此,随着散打日益国际化,我们需要注重培养武术的基本理念——不断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唤醒练习者的竞技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毫无疑问,需要学习空手道、跆拳道的成功经验,用武术的精髓培养和造就思想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造就德才兼备的新一代。武术散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者只有充分认识武术的精神价值和作用,凸显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在主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实现身心的全面修养。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武术散打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优秀传统运动,这将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同时让武术散打在国际化进程中突破传统限制,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武术散打的快速发展[3]

(三)加大传播力度

武术散打的目标是为观众用最低的成本体验最高质量的比赛,这也是吸引观众的主要策略之一,创建完整的武术散打比赛体系是我国散打运动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现有基础上,重点扩大散打市场,增加比赛规模和频次,同时积极推动散打王大赛、各类徒手格斗项目等高质量赛事开展。由于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民族性格,导致各国的运动比赛风格也各不相同。所以,在构建完善的散打比赛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训练需求,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人在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不同需求。另外,由于散打是一项非常危险且注重技巧的运动,所以往往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来提高参与者的技术技能。由于这些差异,武术散打在攻防、身体健康、心理发展等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需求关系。因此,需要制定适当的散打比赛策略和规则,组织不同年龄段、不同形式的散打比赛,不仅可以成为专业散打比赛的宝贵补充,还能进一步扩大散打基金会规模,吸引更多人参与散打运动,弘扬对散打的热爱。此外,我国还可以举办一些重大的中外散打邀请赛或赛事,弘扬中国散打文化。为了让散打更加贴近大众,更好地融入大众娱乐赛事,还可以定期组织国际散打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进行培训,这些方式可以为散打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出国培训的机会,可以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武术散打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散打的国际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散打国际化进程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这种接受和吸收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文化价值取向上。武术散打出现在国际舞台,不仅得益于技术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散打作为一种体育文化,是东方智慧的体现。只有全世界人民能够深刻理解散打所体现的东方文化,接受散打的教育目标和武术精神,实现深度文化融合,才能加速散打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胡勃.武术散打智能护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3.

[2]刘畅宇,李春木,王宏.武术散打段位制推广价值、困境与对策[J].体育教育学刊,2023,39(01):66-71.

[3]龙明丽,杨青.武术散打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7(11):7-8+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