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思维驱动新时代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黄汉昌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 广州市 510925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聚焦战略、历史、辩证、创新、系统、精准、法治、底线等思维在国防教育中的应用,剖析其对各学段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的影响及协同作用,旨在构建高效国防教育体系,提升学生国防素养,为国防建设培育人才,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一体化建设路径,推动国防教育发展。


关键词

国防教育;大中小学;多元思维;一体化建设

正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运用红色资源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GXSZ166)、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重点课题“运用红色资源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15779)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的崛起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2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党的二十大所倡导的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为国防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全新视角与强大动力。深入探究如何运用多元思维推动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对于完善国防教育体系、强化青少年国防素养、保障国家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一、多元思维: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引擎

(一)战略思维:国防教育的宏观架构

战略思维要求从全局和长远视角谋划国防教育。在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其核心在于精准锚定目标。从宏观层面明确各学段国防教育在培育学生国家安全观、国防责任感方面的长期愿景,并细化至短期知识、技能、情感培养目标,如小学阶段培养初步安全认知,中学阶段深化国防理念,大学阶段塑造专业国防素养。

外部环境分析不可或缺。全球化浪潮下,国际政治军事格局动态变化、信息技术革新、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及国内教育政策调整等因素,深刻影响国防教育规划。教育者需敏锐洞察,如依据网络安全在国际事务中地位攀升,适时将网络国防知识融入课程。资源配置是战略实施保障。精准评估人力、物力、信息资源需求,构建涵盖专业教师培养、教材教具研发、教育基地建设与数字化资源整合的资源支撑体系,确保教育活动有序开展。整体规划涵盖目标设定、任务规划、路径设计与效果评估框架,策略制定聚焦爱国主义激发、军事技能训练、国防科技探索等多元路径,执行计划明确责任主体与时间节点,监督评估机制则依教育目标与阶段特征,动态反馈调整,保障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二)历史思维:以史为鉴的教育启迪

历史思维借助丰富历史素材,为国防教育注入深厚底蕴。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性梳理历史资料至关重要。小学可讲述古代保家卫国英雄传说、近代屈辱抗争简史;中学深入剖析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大事件;大学探究军事战略演变、国防政策沿革。

多媒体与图书馆资源成为历史教育有力助手。历史纪录片以鲜活影像重现战争惨烈、英雄事迹,如《长津湖》纪录片助力学生感悟抗美援朝精神;图书馆珍藏文献、回忆录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素材源泉,拓展历史视野。专题研讨活动汇聚各方智慧。专家学者阐释战争因果、军事变革脉络;老兵口述亲历战事,传递战争真实触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结合历史节点开展主题活动,如抗战胜利纪念日组织参观纪念馆、举办知识竞赛、演讲辩论,促使学生反思历史、珍视和平、强化国防担当,实现历史与现实教育的深度交融。

(三)辩证思维:矛盾统一中的教育创新

辩证思维促使国防教育在矛盾分析中寻求突破。于国际国内形势洞察上,剖析地缘政治博弈、贸易摩擦背后军事因素,明晰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对国防人才新诉求,精准定位国防教育方向。

直面教育困境与机遇,如网络普及带来信息传播双刃剑效应,在防范不良信息同时,挖掘线上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途径;针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探寻区域协作、校际共享模式。资源调配秉持辩证理念,权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练、传统知识与新兴科技教育投入,优化资源布局。整合国防教育体系,打破学科、部门壁垒,融合军事、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内容,构建多学科协同、家校社共育生态,培育学生全面辩证分析与创新解决国防问题能力,提升教育实效性。

(四)创新思维:国防教育的活力源泉

创新思维驱动国防教育挣脱传统桎梏。教学手段革新方面,VR 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大放异彩。VR 模拟军事战场、装备操作,使学生沉浸式体验战争场景与军事流程;智能教学软件依学生学习轨迹智能推送个性化国防知识,增强学习互动性与深度。

教育内容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网络安全防御、太空军事探索、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等前沿知识融入课程,取代部分陈旧内容,激发学生创新热忱,契合国防现代化人才需求。鼓励学生参与国防科技创新实践,组织创意竞赛、科研社团,如高校学生参与军事装备智能控制、军事通信加密技术研发项目,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国防科技进步储备人才。

(五)系统思维:协同整合的教育生态

系统思维强调整体协同,重塑国防教育格局。资源整合构建一体化链条,整合学校、军队、社会资源,共享军事训练场地、国防教育师资、军工企业实践机会,打造全方位资源网络。

学科融合打破知识孤岛,历史学科挖掘战争史、军事外交史;地理学科剖析军事地理、战略要地;语文学科传颂英雄事迹、弘扬国防精神;数理学科助力军事建模、密码学教学,实现跨学科知识渗透。实践强化环节,军训从基础队列训练迈向军事技能拓展、战术演练、军事竞赛进阶式体系;军营参观、军事研学丰富体验式学习,厚植爱国情怀与军事素养。师资培育聚焦系统提升,开展国防教育专题培训、学术研讨、教学观摩,打造专业精湛、理念创新教师团队,全方位提升国防教育系统性与协同性。

(六)精准思维:因材施教的教育路径

精准思维确保国防教育适配各学段学生特质。精准思维着眼是具体,目标是准确,关键是抓根本、抓要害、抓基础。不同年龄段和学生特点的差异,需要量身定制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果。

小学阶段依儿童形象思维主导、好奇心盛特点,以童趣游戏、动画故事普及国防常识,如国防主题拼图、爱国英雄动画短片;组织参观军营、观看军事表演,激发崇军情感。中学阶段把握青少年思想渐趋成熟、知识吸纳力强特征,军训强化纪律作风、军事技能;历史课堂深度解读战争影响、军事战略;时政研讨剖析国际军事热点,提升国防认知与爱国情怀。大学阶段针对学生专业多元、思维成熟现状,军事理论课程结合专业深化军事科技、国防政策研究;军事实践聚焦军事指挥、作战模拟、国防工程实践,锤炼军事领导力与专业应用能力,依学生成长规律精准发力,提升国防教育成效。

(七)法治思维:规范有序的教育保障

法治思维筑牢国防教育法治根基。师资建设强化法律素养培育,开设国防教育法规培训、法律教学技能提升课程,打造知法守法、专业过硬教师队伍,确保依法施教。

法规完善细化国防教育法律框架,明晰各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权责义务,规范教育内容、形式、考核监督机制,保障教育规范开展。普法教育多元推进,法律课堂系统讲授国防法、兵役法等法规;模拟法庭演绎军事法律案例;知识竞赛激发学法热情,增强学生国防法治观念,提升依法参与国防建设责任感,营造法治国防教育氛围。

(八)底线思维:坚守原则的教育准则

底线思维守护国防教育安全与价值底线。教育内容审核严守政治、安全红线,筛选教材、课程资源,摒弃敏感争议、错误导向内容,确保教育立场坚定、导向正确。

风险防控贯穿教育全程,军事训练依安全规范操作,配备专业指导、医疗保障;校园国防教育活动强化安保、网络安全防护,防范意外与信息泄露风险。教育效果深化聚焦爱国主义、国家安全核心,创新教学规避形式主义,融合文化传承、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如红色文化创意展示、社区国防教育志愿服务,提升学生国防认同与使命担当,推动国防教育稳健前行。

 

二、多元思维协同:国防教育的合力赋能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八思维的重要论述,共同构成了一个科学严谨的治国理政思维方法体系。八思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科学揭示了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深刻阐明了思维方法的指导作用和实践运用,具有普遍真理性,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八思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每一种思维方法都具有丰的理论内涵与特定的方法论要求。这八个思维的有机融合和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也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防意识和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为我国的长远发展和安全保障做出更大贡献。

在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八大思维紧密交织、协同发力。战略思维指引方向,历史思维传承血脉,辩证思维创新突破,创新思维激发活力,系统思维整合资源,精准思维适配学段,法治思维保驾护航,底线思维坚守原则。如战略规划中融入历史洞察、辩证分析,依精准定位调配资源;创新实践秉持法治底线、系统协同;历史教育融合创新手段、精准适配学生。

在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力促八大思维合力赋能。战略思维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教育目标;历史思维让我们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未来;辩证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则为国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系统思维让我们能够将各种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达到最大效益;精准思维则是指导我们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法治思维让学生学会依法行事,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底线思维则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国家利益所在,在实践中掌握爱国主义精神。

在发挥多元思维协同中,还应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凝聚合力。学校创新教学、优化课程;家庭传承国防文化、培育爱国家风;社会拓展实践平台、营造国防氛围。借多元思维协同共振,构建完备国防教育体系,培育德才兼备、国防素养深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国防现代化筑牢人才基石,在新时代国防建设征程中稳健迈进。

与此同时,强化教育效果是底线思维的核心目标。在坚守底线基础上,创新国防教育方式方法,深度挖掘教育内涵,聚焦爱国主义、国家安全核心价值观培育。将国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教育有机结合,如开展红色文化国防创意作品创作、组织社区国防教育志愿服务、举办国防科技创新成果展等活动,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与感染力,提升学生国防意识与民族自豪感,推动国防教育扎实有效开展,实现国防教育的价值坚守与质量提升。

 

三、实践路径与展望

在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应构建全方位实践体系。学校层面,优化课程设置,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国防教育课程,融合多元思维理念与地方国防文化资源;创新教学评价,建立综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多元化评价指标,精准反馈教育效果。家庭层面,传承国防家风,家长以身作则传递国防观念,鼓励学生关注国防时事;参与家校共育活动,如家庭军事知识竞赛、国防教育亲子实践等,强化家庭在国防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社会层面,拓展实践平台,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军事主题研学旅行、国防科普展览、军事体验活动;营造国防文化氛围,利用媒体传播国防正能量、宣传国防英雄事迹,弘扬尚武精神。

未来,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需持续深化多元思维应用,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关注国际国防教育前沿动态,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防建设战略需求与教育改革趋势,不断优化教育体系。强化教育技术创新应用,提升教育智能化、个性化水平;培育高素质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与专业人才,推动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奠定坚实人才基础,确保国防教育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持续为国家安全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晓明,李华。战略思维导向下的中小学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J]. 教育探索,2021 (5): 112-116.

[2]王芳。历史思维在中学国防教育中的应用与启示 —— 基于对二战教学案例的分析 [J]. 历史教学问题,2022 (3): 135-139.

[3]刘军。辩证思维视域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J]. 国防教育研究,2020 (4): 45-50.

[4]陈红。创新思维驱动的小学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J]. 现代教育技术,2023 (2): 144-149.

作者简介

黄汉昌,男,1981年1月,法学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红色文化研究;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