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工业绿色转型与降碳减污协同推进路径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田文娟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7

摘要

为了推动锦州市工业绿色转型与降碳减污,本文分析了其工业结构现状及内在需求,探讨了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框架下的转型路径。研究发现,锦州市仍依赖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转型面临较大挑战。文章提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完善产业政策等策略,结果表明,这些措施能有效促进绿色转型,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建议加快技术创新,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升级与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锦州市;工业绿色转型;降碳减污;绿色技术创新

正文


引言

随着环境保护压力的不断加大,特别是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工业绿色转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锦州市作为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面临着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结构问题,在推动绿色转型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本文旨在探讨锦州市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优化和政策支持等途径实现工业的绿色转型与降碳减污目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锦州市工业绿色转型现状分析

(一)锦州市工业发展概况

作为辽宁省关键的工业城市,产业体系当中重工业占据主导,诸如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占比相对较高,这些行业普遍面临着能源消耗大以及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等难题,造成资源环境面临较大压力,即便锦州市在产业升级进程里作出了一定努力,但因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因素受限,绿色化改造推进的步伐相对缓慢,较大的经济贡献由传统工业带给地方,短时间里难以做到彻底转型,让绿色发展跟经济增长之间矛盾呈现较明显特征,怎样在维持经济稳定的条件下促进工业绿色升级,成为锦州市必须直面的核心挑战[1]

(二)工业绿色转型的内在需求

锦州市工业实现绿色转型的紧迫性,主要来自两方面缘由:其一为国家“双碳”目标所形成的政策约束,要求高耗能行业迅速落实低碳化改造;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已逼近上限,迫切需利用技术升级降低污染排放量,国际市场对绿色供应链要求正日益从严,若企业在环保标准上不达标,会面临出口不畅及竞争力下降的潜在威胁,绿色转型还是提升资源运用效率、降低生产费用的主要途径,不管是政策给予的驱动还是市场需求,均促使锦州市不得不加速工业绿色化的推进步伐,从而实现经济跟环境的协调共进[2]

(三)降碳减污的政策背景

以国家“双碳”战略的背景为依托,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减碳降污举措,类似《“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给高耗能行业定下了清晰的减排目标额度,辽宁省同样出台了对应的环保法规,要求重点行业提速清洁生产改造相关工作。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的锦州市,定然要积极契合政策规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环保督察力度大幅加大,企业违规排污所需承担的成本大幅攀升,进一步强化了对绿色转型的刚性管控,锦州市应贴合政策指引,找寻贴合本地工业特点的低碳发展途径,以此实现经济进步与环境维护的双赢结果。

、推动锦州市工业绿色转型与降碳减污协同推进的策略

(一)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促进绿色技术的创新,乃是锦州市工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动力,锦州市须加大绿色技术研发相关资金投入,扶持现存企业在钢铁、化肥、机械制造等能耗偏大的行业完成技术创新,需借助数字化跟智能化技术的融汇,助力传统工业企业实现绿色化升级改造。采用高效的清洁生产流程及能源管理方案,增强产品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废气及废水的排放规模,应带动企业借助工艺优化升级,降低生产工序里的碳排放数量,还需倡导清洁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减少对像煤炭、石油这类高污染能源的依靠[3]

就钢铁产业而言,依靠智能化改造增强生产线自动化水准,做到对能源消耗的精准控制以及大幅节能,某钢铁企业经引入炉温智能控制体系达成,能对冶炼进程里的能源使用进行实时的监测与调控,降低了能源无端耗费与二氧化碳的排出,机械制造业里的部分企业引入3D打印与先进机器人技术,缩减了原材料的浪费状况以及加工阶段的污染物排放,这些绿色技术的采用,既减少了企业生产的成本支出,还推动了生产流程往绿色化过渡。

(二)优化能源结构和提升能源效率

锦州市要抓紧进行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行动,尤其是像风能、太阳能之类清洁能源的利用,逐步削减对传统煤炭这种能源的依赖,在开展能源结构优化活动期间,应带动能源整体利用效率上扬,具体实施措施为加大对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量,对电力、热力、燃气等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构加以优化,实施更显智能化特质的能源管理系统,采用集中管理与动态纠偏,保障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水平,要为企业投资应用节能技术给予支持,提高能源的利用成效,推进全市能源消费结构迈向绿色化转变。

从能源结构优化这一维度,有能源企业于锦州市顺利完成大型太阳能发电项目搭建,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年发电量可突破数百万千瓦时,为当地工业企业提供大量无污染的能源,减少了对煤炭、天然气这类能源的依赖,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的降低。就提升能源效能而言,锦州市一家化肥企业,经由引入高效能燃气锅炉及热能回收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排放水平,该企业凭借优化生产工艺之举,增进了能源利用水平,年度内能源成本节省超10%,实现了40%的二氧化碳排放削减,此实践堪称能源效率改善的典型成功案例。

(三)完善绿色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

政府应颁布更显完善的绿色产业相关政策项,采用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手段,激发企业加大绿色范畴的投资,采用设立绿色扶持基金,助力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招引更多社会资本加入绿色转型行列,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环保市场化机制体系,引领绿色金融发展态势,促进绿色债券、绿色股票这类市场产品的发售,助力环保项目完成融资,推动绿色技术的研究探索,要进一步加大绿色产业监管力度,鼓励企业拿到环保认证及绿色标识,提高市场透明度及竞争实力。

就政策支持这一角度而言,锦州市推出针对绿色企业的税收优惠规章,对投身环保项目的企业实施专项税收减免,进而设立起绿色企业的专项扶持基金,某企业在得到政府扶持之际,投入资金搭建了废水处理体系与脱硫脱硝装置,达成了废气废水排放的降低,并达成了零污染生产模式。锦州市借助绿色信贷跟绿色债券,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进程,依靠绿色信贷手段,不少企业享有了优惠的融资情形,成功参与到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进程,某化工企业凭借绿色债券完成资金募集,成功对生产线加以改造,进而应用先进废气回收系统,切实降低了废气排放水平,且实现了经济层面效益的上扬,这些政策以及市场机制为企业开展绿色转型提供资金保障,还推动了整个产业迈向绿色化的步伐。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锦州市工业绿色转型的现状与政策背景,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绿色转型与降碳减污的策略。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推动转型的核心,而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将直接影响降碳减污效果。完善绿色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是转型的保障。为了更好地推动锦州市的绿色转型,政府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投资,并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殷阿娜,邓思远.资源型地区工业绿色转型推进减污降碳作用路径研究——基于河北省绿色转型成效评估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12):57-61.

[2]庄园,张洋,卢洁,等.协同推进降碳减污与扩绿增长,探索研究绿色转型路径[J].现代企业文化,2023,(35):157-160.

[3]朱宝琛.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N].证券日报,2022-10-22(A01).

 

作者简介:田文娟(出生年1987.11),性别:女,籍贯:辽宁省建昌县,民族:汉,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数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