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潘桂兰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平泉市分校

摘要

蔬菜病虫害防治标准化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蔬菜产业面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化学农药残留超标等严峻挑战,严重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需求不断提升,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加快推进病虫害防治标准化进程具有显著紧迫性。建立科学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对提升蔬菜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蔬菜;病虫害;标准化;防治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蔬菜作为重要的民生农产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病虫害防治标准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降低农药残留风险,更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

1蔬菜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的意义

蔬菜病虫害防治标准化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化防治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滥用,降低农药残留风险,提高蔬菜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通过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化防治可以优化病虫害管理流程,减少防治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同时,标准化防治有助于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如生物农药、天敌昆虫和物理防治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此外,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能够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实现精准防控,避免盲目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从产业层面看,标准化防治能增强我国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而言,蔬菜病虫害防治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2蔬菜病虫害防治标准化实施面临的问题

2.1农户标准化意识薄弱,执行能力不足

当前,许多蔬菜种植户仍依赖传统经验进行病虫害防治,对标准化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由于缺乏系统培训,部分农户难以掌握科学用药方法,导致农药滥用、剂量超标等问题普遍存在。此外,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使得标准化推广难度加大,农户更倾向于选择见效快的化学农药,忽视绿色防控技术的长期效益。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不足,使得标准化防治难以真正落地,影响整体实施效果。

2.2标准体系不完善,技术规范覆盖不全

当前蔬菜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存在明显不足,尚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技术规范框架。针对新出现的病虫害种类,缺乏及时有效的标准化防治方案,导致实际生产中应对措施混乱。现有标准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病虫害发生特点的差异性,难以适应区域化防治需求。在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生物农药使用规范、天敌昆虫应用标准等技术标准严重滞后,无法为环保型防治措施提供有效指导。这种标准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防治工作缺乏统一科学依据,既影响防治效果,又制约了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2.3监管与追溯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不足

目前,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监管体系仍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农药使用监测和执法手段。部分农户为追求短期效益,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但由于监管不到位,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尚未全面建立,难以精准追踪农药使用情况,影响消费者信任。此外,基层农技推广力量薄弱,技术指导和政策落实存在脱节,导致标准化防治难以有效执行。监管和追溯机制的不足,制约了标准化防治的推广和实施效果。

3蔬菜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的优化策略

3.1健全标准体系,强化科学指导

针对当前蔬菜病虫害防治标准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快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化技术体系。重点制定区域性防治规范,结合不同地区病虫害发生特点,细化用药剂量、施药时机及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加强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环保技术的标准化研究,确保其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同时,建立标准动态评估机制,定期组织专家修订完善,及时将新发突发病虫害防治方案纳入标准体系。通过构建科学完备、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技术指引,实现病虫害防治从粗放经验型向精准科学型的根本转变。

3.2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户执行能力

加强技术培训是提升农户标准化防治能力的关键举措。农户作为防治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技术水平与防治意识直接影响实施成效。应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站等平台的带动作用,组织开展系统性、多样化的技术培训活动,重点围绕科学用药规范、绿色防控技术及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专题讲解。培训方式需注重实效性,通过田间实地示范、典型案例分析等直观教学方法,帮助农户准确掌握标准化操作要点。同时可借助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定期推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知识,扩大技术普及覆盖面。要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持续引导逐步转变农户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传统思维,激发其主动采用标准化防治技术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技术落地与防治效果的双重提升。

3.3完善监管机制,强化政策保障

标准化防治的有效实施必须构建完善的监管与政策支持体系。建议开发农药使用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手机APP扫码记录用药时间、剂量等信息,建立覆盖生产全过程的电子台账系统。要组建专业化执法队伍,运用快速检测技术开展常态化巡查,对违规使用高毒农药行为实施顶格处罚,并通过设立举报热线和奖励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在政策支持方面,应当提高绿色防控技术补贴标准,将生物农药、天敌释放、色板诱杀等技术纳入重点补贴范围,同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加强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和乡镇服务站建设,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和专职人员,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政策宣讲。通过构建严监管+强激励的工作机制,为标准化防治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3.4推动产学研协同,促进技术创新

推动产学研协同是促进标准化防治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应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农业企业深度合作,聚焦病虫害防治领域的技术瓶颈,联合开展高效低毒农药研发和智能防治装备攻关。重点支持建设标准化防治技术示范基地,通过实地展示绿色防控新技术、智能化施药新模式的应用成效,带动区域农户技术升级。加快数字化技术在防治体系中的应用,依托物联网传感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精准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科学用药决策。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技术创新到田间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标准化防治的科技含量,为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注入创新动能。

结束语

推动蔬菜病虫害防治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户的协同努力。从标准制定到技术推广,从政策扶持到市场引导,每个环节都关乎最终实施成效。未来应着力构建标准引领、科技支撑、市场驱动的新型防治体系,让标准化真正成为提升蔬菜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抓手。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标准化防治必将为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希,郑立新.绿色植保理念下的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河北农业,2025,(05):90-91.

[2]张嘉恒,陈尧,周永明,等.蔬菜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5,(08):87-93.

[3]王燕.蔬菜多层覆盖栽培中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研究[J].新农民,2025,(04):91-93.

[4]戴佩宏,贾占光.优质蔬菜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J].河北农业,2024,(06):65-66.

[5]忽碧川.绿色蔬菜种植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村科学实验,2024,(10):64-66.

 

作者简介;姓名    潘桂兰   性别      籍贯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    民族汉   1977.10   学历本科   职称高级农艺师    农学设施菜栽培管理或病虫害防治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