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孟宪奎 伊欣悦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

高职院校大学生校外实习,是从校园生活过渡到职场的关键阶段。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就业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未来找工作的好坏。同时,提升这些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技能人才的重要工作。文中指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一些特点,会从多个方面影响他们的就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不够,会让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对职业目标拿不定主意,会导致就业规划不周全;不擅长与人沟通合作,会妨碍他们融入工作团队;承受压力弱,则会让他们的工作稳定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提升办法: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完善实习实训体系、请企业里有经验的人来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做好职业规划指导,开设个性化课程并邀请行业专家来分享经验,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培养沟通合作能力,通过组织培训活动和模拟职场场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工作;增强抗压能力,借助心理健康课程和实践活动,提高工作稳定性;深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开展针对性培训,拓宽学生提升能力的渠道。通过这些方法,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更稳定地就业,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就业能力 策略

正文


一、引言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外实习阶段是校园走向职场的重要衔接点,他们在实习中表现出的动手能力、求职意识、交流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特征,是他们实现就业的前提。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帮助他们就业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高职院校校外实习阶段大学生特点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一)实践能力不足制约就业竞争力

高校院校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在遇到复杂的工作任务与实际情况时经常手忙脚乱。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尤为重视员工能否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这种情况也常常是学生在就业选择中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职业目标摇摆影响就业规划

学生对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的兴趣与方向逐渐明确,但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职业兴趣和目标不确定,导致就业规划不完善,执行难。不具有明确的职业追求,使得在提升就业能力过程中没有针对性,不能够全身心地去提升与就业目标职业相应的技能、素质,在市场就业时容易出现盲目的状况。

(三)沟通协作能力欠缺阻碍职场融入

沟通协作能力是学生处于实习阶段锻炼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学生在工作团队中遇到工作问题时无法熟练运用沟通方式,无法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这都是因为在实习中缺乏一定的沟通协作能力。作为工作能力较为必要的组成部分,沟通协作能力的缺乏会对学生在工作团队的不适应产生严重影响,也会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难以获得企业和学校对实习生的认可,对学生今后的就业造成影响。

(四)抗压能力弱降低就业稳定性

由于实习生工作压力大,焦虑、退缩的情况较多,抗压性不高。工作中不免面临压力和挫折,例如工作任务压力大、工作业绩考评压力大等,压力承受弱的实习生将会更加难以适应,会对其工作稳定性造成影响,甚至经常跳槽,这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强化实践教学,提升专业技能

1.优化实习实训体系

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实现深度合作,依据行业发展实际和岗位需,共同谋划学生的实习实训内容与实习方案,增加学生实习实训的时间和量,多让学生经历一下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复杂任务,并建立学生实习实训的考核机制,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如何、完成任务水平怎么样等内容纳入考核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的主动性。

2.引入企业导师指导

在实习环节中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担任学生的实习导师,在企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企业教师熟悉行业、了解岗位要求,通过采用实际的工作案例为学生讲授实用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方式。

(二)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明确发展方向

1.开展个性化职业规划课程

开展个性化的校外实习阶段职业规划类课程,在课程中,借助职业测评、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能力等,结合行业发展前景,明晰职业目标。

2.邀请行业专家分享经验

邀请不同行业专家及优秀校友来校讲座,介绍他们的从业经历、心路历程、成功失败的故事等,使学生掌握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同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发展前景,坚定学生的职业定位。

(三)培养沟通协作能力,促进职场融入

1.开展沟通协作培训活动

开展团队协作性作业项目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培训如团队拓展训练、辩论赛、小组研究课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沟通自己的思考、处理群体关系。

2.创设职场沟通情境模拟

创设工作场景,例如实习前设计与上司沟通、同事沟通、客户投诉等不同情况,让学生分角色模拟工作场景,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职场沟通水平。同时,鼓励学生让带教教师或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出具评语,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找出存在问题并予以及时更正。

(四)提升抗压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范畴,增加抗压能力提升方面的课程教学,向学生传授抗压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学会如何进行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心理调控,如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压力是普遍存在的,抗压更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抗压意识。

2.组织抗压实践活动

学生社会实践中组织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例如野外挑战、大型活动策划等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制造压力,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后总结、反思,在活动中交流体会与对策,取长补短。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抗压性与心理韧性。

(五)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扩展提升能力的途径

1.共建实训基地

由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既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更加先进真实的实训环境,也能同时具备承接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的机会。学生能够在实训基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以此提升综合能力。

2.开展校企联合培训

学校和企业合作针对一些岗位需求进行相关的针对性培训,结合岗位需求,对相关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专业知识技能,除此之外,也包含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等知识。培训结束后,企业可以在学校中优先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录取,实现“培训—就业”的结合。

四、结论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综合问题,要结合校外实习阶段学生的特点,从强化实训教学、增强职业规划、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增强抗挫力、建立校企合作桥梁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自身更好的实现社会就业,积极、稳定地就业与发展。职业教育院校、企业、大学生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策略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日强,黄勇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6):62-66.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156-168.

[3]姜玲.如何提高辅导员校外实习管理工作时效性——以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习管理为例[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1(11):208278851.

[4]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如何优化就业促进机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25(3):3669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