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
摘要
关键词
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
正文
引言
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层住宅在城市建筑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在高层住宅建设体系里,楼板作为关键结构构件,其施工工艺的选择与实施,对建筑的品质塑造、安全保障以及成本控制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这种楼板构造由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层叠合而成,有效整合了预制装配与现浇工艺的长处,在提升建造效率的同时,也为楼板整体性能与承载能力提供了保障。鉴于此,对其施工技术开展系统性研究,或将为高层住宅建设实践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1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流程概述
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涵盖多个关键环节,主要涉及施工准备、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支撑体系搭设、预制叠合板安装、钢筋绑扎、节点处理,以及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等。在施工准备阶段,宜充分做好技术交底、材料设备检查等工作;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过程中,应着重保障构件完整性;支撑体系搭设时,需重点关注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预制叠合板安装环节,可通过精确操作控制位置和标高;钢筋绑扎宜严格遵循设计要求;节点处理作为保障叠合楼板整体性的重要步骤,需予以足够重视;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对楼板强度和质量影响显著,同样不容忽视。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环环相扣,任一环节若存在疏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产生影响。
2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关键技术要点
2.1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
2.1.1运输
预制叠合板在运输环节,宜采用专用运输车辆,并结合构件尺寸、重量合理设置运输架,以保障构件运输稳定性。装车过程中,可在板与板之间铺设垫木,减少构件表面出现划伤或碰撞的可能性。运输途中,适当控制车速,尽量避免急刹车与剧烈颠簸,降低构件振动程度。
2.1.2存放
当预制叠合板运抵施工现场后,建议选择平整、坚实且具备排水设施的场地进行存放,以防积水对构件产生不利影响。存放时,可按照型号与使用顺序分类码放,底层垫木需均匀布置,且其位置宜与吊点位置保持一致,从而减少构件变形风险。叠合板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6层为宜,层间采用垫木隔开,且确保垫木上下对齐。
2.2预制叠合板安装
2.2.1定位放线
在安装预制叠合板之前,建议依据施工图纸开展定位放线工作,于梁、墙部位弹出叠合板的安装位置线与标高控制线。定位放线工作宜尽可能保证精准度,使叠合板安装位置及标高契合设计要求。同时,可在叠合板安装位置线上标注支撑点位置,为后续支撑体系的搭建提供参考。
2.2.2吊装与安装
预制叠合板的吊装可采用塔吊或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前,宜对吊具及索具的安全性予以检查,确保吊装过程安全稳定。起吊时,宜保持缓慢匀速,尽量减少构件间碰撞。待叠合板吊运至安装位置上方后,可依据定位线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叠合板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在叠合板安装过程中,对于与相邻叠合板的拼接环节,应注重拼接处的处理,尽量避免出现较大缝隙。完成安装后,建议及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以防叠合板产生位移。
2.3钢筋绑扎
2.3.1钢筋加工
钢筋宜参照设计图纸开展加工工作,加工后的钢筋规格与尺寸宜契合相应要求。钢筋的弯钩、弯折角度等参数,建议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加工完毕的钢筋可进行分类堆放,并做好清晰标识,以减少混淆的可能性。
2.3.2钢筋绑扎
待预制叠合板安装到位后,可着手进行钢筋绑扎操作。钢筋绑扎工作应遵循设计要求,尽量确保钢筋间距、锚固长度等参数满足规范标准。叠合板与梁、墙连接处的钢筋,可采用可靠的锚固方式,有助于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需留意对预制叠合板预留钢筋的保护,降低钢筋出现弯曲、变形的风险。同时,宜保证钢筋绑扎的牢固程度,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产生移位现象。
2.4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2.4.1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前,建议仔细核查模板、支撑体系、钢筋等相关部位,若发现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可及时加以处理。混凝土浇筑方向可考虑从叠合板的一端逐步推进至另一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为宜,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0mm左右较为合适。在浇筑过程中,可借助振捣棒进行振捣操作,振捣过程应确保混凝土密实,同时留意避免出现漏振或过振的情况。操作振捣棒时,尽量减少与预制叠合板和钢筋的接触,以降低构件和钢筋移位的可能性。此外,合理把控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与高度,有助于减少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
2.4.2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适时开展养护工作十分重要。养护可选择覆盖塑料薄膜、洒水等方式。在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有助于维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洒水养护的频率可结合天气状况与混凝土凝结硬化程度灵活调整,一般情况下,养护时长不宜少于7天;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建议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整个养护过程中,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因失水导致的裂缝问题。
3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原材料质量管控环节,可重点关注预制叠合板、钢筋、混凝土等关键材料。建议核查预制叠合板的出厂合格证与质量检验报告,进场后开展抽样检验工作,确认合格后再投入使用。钢筋选用宜符合国家标准,进场后可通过力学性能检验与重量偏差检验保障品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结合设计要求,严格把控原材料计量流程,以此提升混凝土强度及性能达标率。此外,完善原材料储存管理体系也十分必要,可有效降低受潮、锈蚀等情况的发生概率。
3.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施工各环节推进过程中,建议重视质量检查与监督工作。当支撑体系搭设完毕,可组织相关验收,确保其稳定性和承载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在预制叠合板安装时,宜着重把控安装定位与标高,尽量保证叠合板拼接处的紧密性。对于钢筋绑扎作业,可对照设计图纸,关注钢筋间距、锚固长度等关键指标,使其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可合理调控浇筑速度,并注意振捣操作,减少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问题的出现。若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隐患,建议及时处理,经检验合格后再开展后续工序。
结束语
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涵盖多个施工环节与技术要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若能对关键环节予以妥善把控,并合理运用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手段,或可有效保障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施工质量与安全,进而提升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整体品质与施工效率。伴随建筑技术的持续演进,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与革新,在高层住宅建筑领域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未来施工实践中,施工企业或许可通过经验总结,强化技术与管理创新,为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的深化发展与广泛应用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吴贵.建筑工程混凝土楼板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佛山陶瓷,2023,33(6):87–89.
[2]潘金炎.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连接和构造设计方法[J].浙江建筑,2020,37(2):21–24.
[3]韩晓黄,刘改霞,池勇勇.叠合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层的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4(1):204–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