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运用分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蔡良阎

浙江广轩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对效率和可持续性要求的提高,装配式建筑以其快速施工和低碳优势逐渐成为热点。本文深入探究建筑工程施工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状况,旨在为建筑行业更有效地运用此项技术提供理论与实践参照,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与进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品质与效率。


关键词

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正文


引言

在建筑行业持续演进的当下,传统建筑施工模式面临诸多困境,像施工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较大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作为新兴的建筑技术,正逐渐获得广泛关注与应用。此技术通过在工厂预先制作建筑构件,再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极大地变革了建筑施工方式。研究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对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1.1施工效率高

1.1.1预制与现场施工同步推进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在工厂预制生产,与施工现场的基础作业等能够同步开展。工厂预制不受施工现场天气、场地等因素制约,可依照标准化流程高效生产。比如,现场进行基础挖掘和浇筑时,工厂能同时预制梁、板、柱等构件,大幅缩短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

1.1.2快速装配作业

预制构件运抵现场后,借助机械化设备实现快速装配。相较于传统施工逐一现场浇筑和制作构件,装配式建筑的装配过程更为简便高效。熟练的施工团队能够迅速完成构件的定位、连接与固定,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推动工程进展。

1.2工程质量可靠

1.2.1工厂化生产精度卓越

工厂预制构件运用标准化模具与生产工艺,能够严格把控构件的尺寸精度与质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手段保证每个构件均契合设计要求,降低人为因素对构件质量的干扰。

1.2.2全面质量检测体系

在工厂生产期间,可对预制构件展开全面质量检测,涵盖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及成品检测等。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能够及时察觉并解决问题,防止不合格构件流入施工现场。并且,预制构件质量追溯性强,利于全面把控建筑工程质量。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关键环节

2.1构件预制

2.1.1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是预制构件生产的关键器具,其设计需依据构件的形状、尺寸与数量优化。模具应具备足够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确保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等过程中不变形。

2.1.2原材料质量管控

原材料质量直接关乎预制构件质量。要严格把关水泥、钢材、砂石等原材料质量,选择可靠供应商。对每批次原材料严格检测,确保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比如,水泥的强度、安定性,钢材的屈服强度、伸长率等指标必须达标,从源头保障预制构件质量。

2.1.3生产过程质量监管

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需建立严格质量监管体系。对混凝土搅拌、浇筑、振捣及养护等环节全程监控。例如,把控混凝土配合比和坍落度,确保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振捣过程保证振捣均匀,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合理安排养护时间与方式,保障构件强度正常增长。

2.2运输与存放

2.2.1运输方案规划

根据预制构件的尺寸、重量与数量,制定合理运输方案。选择合适运输车辆与运输路线,保障运输过程中构件安全。对于大型、异形构件,可能需特殊运输设备与加固措施。

2.2.2存放场地布局

施工现场的存放场地要合理规划,按构件类型与安装顺序分区存放。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具备良好排水设施,防止构件因积水受损。同时,设置明显标识牌,便于识别与管理。

2.2.3存放保护举措

预制构件存放过程需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对易损部位,如构件边角,用橡胶垫、泡沫板等材料防护。对于长期存放构件,定期检查状态,防止因存放过久出现质量问题。

2.3现场安装

2.3.1测量放线作业

测量放线是现场安装基础工作,要精准测量构件安装位置与标高。运用先进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确保测量数据准确。通过在基础上弹出构件安装控制线,为后续构件安装提供精确的定位依据,保证构件安装位置精准。

2.3.2构件吊装操作

构件吊装是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环节,要选定合适吊装设备,依据构件重量、尺寸与安装高度确定起重机型号与起吊参数。吊装过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构件平稳起吊与准确就位。

2.3.3连接与固定工作

构件就位后,需进行可靠连接与固定。常见连接方式有焊接、螺栓连接、灌浆套筒连接等。不同连接方式有不同技术要求,要严格按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操作。

2.4质量验收工作

2.4.1构件进场验收把关

预制构件进场时,要对外观质量、尺寸偏差、预埋件位置等严格验收。对照构件设计图纸与相关标准,逐项检查构件各项指标。外观有明显缺陷、尺寸超出允许偏差范围的构件,要及时处理或退场,防止不合格构件用于工程。

2.4.2安装过程质量查验

在构件安装过程中,对每个安装环节进行质量验收。检查构件安装位置、垂直度、平整度等指标是否达标。重点检查连接部位质量,如焊接质量、螺栓拧紧程度、灌浆饱满度等,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面临的问题

3.1.1设计与施工协同欠佳

装配式建筑设计涉及多专业,从建筑设计到构件设计再到施工安装设计,需各专业紧密协同。但实际应用中,设计与施工常脱节。例如,设计人员可能未充分考虑施工工艺与现场条件,导致设计构件施工安装困难;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理解不深,也会影响施工质量。

3.1.2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一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较新,部分施工人员对操作工艺与技术要求不熟悉。一些施工企业缺乏专业装配式建筑施工队伍,施工人员未经系统培训,在构件吊装、连接等关键环节易操作不规范,影响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3.1.3成本控制难度较大

尽管装配式建筑长远看可能有成本优势,但现阶段,其前期预制构件生产的模具成本、运输成本等较高。且因市场规模未充分发展,预制构件生产成本难有效降低,致使装配式建筑整体成本控制难度大,影响市场推广应用。

3.2解决策略

3.2.1强化设计与施工协同

建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管理模式,项目前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共同参与项目,加强沟通协作。设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工艺与实际条件,优化设计方案,增强设计可施工性;施工人员积极参与设计交底,准确理解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施工难题,共同解决设计与施工衔接问题。

3.2.2提升施工人员技术能力

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构建完善培训体系。邀请专家、技术骨干对施工人员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培训,涵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鼓励施工人员参加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技术水平与操作熟练度。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以其施工效率高、工程质量可靠、节能环保突出等优势,在建筑工程中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设计与施工协同不足、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成本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强化设计与施工协同、提升施工人员技术能力、优化成本控制措施等策略,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伯雄.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09):77-79.

[2]胡培一,李维伦,高亮.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陶瓷,2024(06):231-233.

[3]高鹏.建筑工程项目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4(05):157-1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