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赵一蓉

缙云县一川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的同时,对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在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因此,探讨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问题及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问题;预防措施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建设量越来越大。对于新建城区或道路而言,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建设余量大、空间充足,施工人员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或技术进行相关工程的建设。然而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问题亟待解决。

1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常见问题

1.1排水能力不足

城市化加快、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径流量大增,相比自然地面可增数倍甚至数十倍,但部分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仍沿用较低设计标准。市政道路排水管道管径偏小、排水泵站能力不足,暴雨时雨水难以及时排出,在城市道路、低洼处积水,导致内涝频发。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夏季暴雨常导致严重内涝,交通瘫痪、居民房屋被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2施工工艺不规范问题

施工工艺是保证给排水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施工中,部分施工人员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在管道安装过程中,管道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这一情况较为常见,管道坡度的大小对于排水能否顺畅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倘若坡度设置不合理,就容易出现积水现象,积水不仅会对给排水系统正常使用形成阻碍,还可能使得管道内滋生细菌、产生异味,对室内环境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2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问题预防措施

2.1提高排水能力

城市化使雨水径流量增大,应依城市实际调整雨水排放设计标准。增大排水管道管径,根据不同区域汇水面积、降雨强度计算,人口密集区适当加大管径。提升排水泵站能力,升级设备。合理规划排放路径,依据地形地貌和水系引导雨水,保留疏通天然排水通道。增加雨水调蓄设施,如雨水塘、蓄水池,暴雨时储水,雨弱后排出,还能美化环境。并加强维护管理,定期清理管道和雨水口,建立监测机制,实时监测参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排水畅通。

2.2规范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让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掌握正确的施工工艺流程。在技术交底的整个过程之中,技术人员要朝着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施工要点以及质量要求等内容,目的在于让施工人员对施工任务有清晰认识,而且要结合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针对施工过程内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讲解,促使施工人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就像在管道安装这个过程当中,要着重向施工人员强调管道的坡度以及标高控制其具备的重要性,还有该如何依照设计要求去进行准确测量和调整。在实际施工进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施工工艺标准来进行操作,进而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比如在管道安装的时候,必须控制好管道坡度与标高,从而保证排水能够顺畅,假设管道坡度不符合相关要求,便会致使排水不畅甚至出现积水的状况,最终影响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管道连接之时,要挑选合适的连接方式并且严格依照连接工艺实施操作,以确保接口处密封良好,常见的诸如焊接、法兰连接、橡胶圈接口等管道连接方式,每种连接方式都有特定的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且严格执行。要加强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质量对整个给排水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后期整改难度较大。因此,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3管道渗漏防治

要从基础处理入手抓起。在管道铺设前,应对基础进行充分的夯实和整平,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如软土地基,需采取换填、加固等特殊处理措施,以提高基础的抗渗性能。同时,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松散、不均匀等现象,为管道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在管材采购时,应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严格检验管材的质量证明文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在管道接口处理时,应选用合适的密封材料和工艺,如橡胶圈密封、热熔连接等,确保接口密封严密、无渗漏。同时,在接口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接口错位、密封不严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管道系统进行渗漏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渗漏隐患。在管道安装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闭水试验,确保管道系统的密封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2.4回填与压实

回填与压实是保证管道稳定性的关键步骤。回填材料应选择符合要求的砂石或土质,分层回填并逐层压实,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回填过程中,需注意保护管道,避免因回填不当造成管道位移或损坏。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常见质量问题包括管道接口渗漏、管道位移、回填土不密实等。针对这些问题,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施工过程监控、严格材料进场检验、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等。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确保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在施工过程中,还需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5制度优化

制度优化是确保精细化管理落地的关键保障,建立“质量信用档案”制度是其重要举措,该制度针对参建单位和关键岗位人员建立电子化质量信用记录,包含历史工程质量表现、质量事故处理、质量创新成果等多维度信息,采用量化评分方式形成可比较的质量信用等级,与项目招投标、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直接挂钩,形成质量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的闭环管理,有效促进各方主动重视质量管理。推行“首件样板验收制”则是另一项有效措施,要求在大规模施工前,先完成一个典型单元的示范段施工并进行严格验收,通过实物样板明确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形成直观可感的质量基准,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样板验收并签署确认书,既统一了质量意识,又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可复制的标准模板,能有效避免因标准理解不一致导致的质量争议和返工,降低施工中的试错成本,提高整体工程质量稳定性。

2.6施工过程的监管与验收

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工程监理和验收,必须建立一个严的工程监理体系,使工人依照工程需求和标准去开展工作;对于工程的过程要主动地去跟进,发现问题要及时检查、改正;管道安装完之后还要去测试一下管线的敷设是不是平整、接口是否严密、能否承受住水压等情况,保证工程的质量能够达到规范的要求;另外建立施工档案,把过程的关键点和验收的结果都要记录下来,为后期的维修、管理提供资料。

结语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是重要组成部分,管道施工的整体效果直接影响着城市基础建设质量。通过明确给排水管道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及时结合问题采取对应方案,保证给排水管道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成武伟.浅谈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与施工[J].中国设备工程,2024(8):250-252.

[2]杨瑞泽.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及隐患防治策略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24(4):178-180.

[3]胡杰.关于市政道路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与装饰,2023(18):91-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