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水稳层施工关键技术
摘要
关键词
市政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正文
引言
水稳基层作为一种常用的道路基层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水泥剂量的准确控制是保证水稳基层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水泥剂量过低可能导致基层强度不足,而过高则可能增加成本且对环境造成负担。因此,研究一种准确、高效的水稳基层水泥剂量检测方法,对于提高道路工程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水稳层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1.1拌和技术
水稳混合料的拌和质量直接影响水稳层的整体质量。在拌和过程中,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拌和,确保水泥、碎石和水等原材料能够充分均匀混合。搅拌机的生产能力应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进度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一般应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在拌和前,应对原材料的计量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各种原材料的计量准确。水泥、碎石和水的计量误差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般水泥计量误差不超过±1%,碎石计量误差不超过±2%,水的计量误差不超过±1%。在拌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拌和时间,确保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一般情况下,每盘混合料的拌和时间不应少于60s,具体拌和时间可根据搅拌机的性能和混合料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要实时监测混合料的含水量,根据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和原材料的含水量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加水量,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1%-2%,以补偿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水分损失,确保在碾压时混合料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从而保证水稳层的压实效果。
1.2摊铺
在进行摊铺工作时,对摊铺层厚度和高程的精确控制极为关键,通常使用钢尺、拉线等工具来检测,并及时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摊铺机的速度和振夯幅度需保持一致,以确保摊铺作业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摊铺机的操作速度应控制在3m/min,以保证混合料的均匀分布。摊铺时,应避免在料斗内混合料不足的情况下收斗,只有在料斗内混合料充足时才可进行收斗,以减少离析现象。混合料在卸料时容易在摊铺机履带前散落,需要专人负责清理,并在摊铺机后方对少量粗细骨料的离析现象进行处理。一旦发现集料形成“窝”状,应立即铲除并重新均匀覆盖新拌制的混合料后进行压实。需对摊铺温度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松铺料具有适当的初始压实度。
1.3碾压技术
在碾压前,应根据水稳层的厚度、宽度和现场试验确定的碾压工艺,合理选择压路机的型号和数量。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轻型压路机进行稳压,然后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复压,最后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终压。在碾压过程中,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由低向高、轮迹重叠”的原则。稳压时,采用轻型压路机(如6-8t双钢轮压路机)以1.5-1.7km/h的速度进行稳压1-2遍,使混合料初步稳定;复压时,采用重型压路机(如18-22t振动压路机)以2.0-2.5km/h的速度进行振动碾压3-4遍,使水稳层达到较高的压实度;终压时,采用轮胎压路机(如26t轮胎压路机)以2.0-2.5km/h的速度进行静压1-2遍,消除轮迹,使水稳层表面平整。在碾压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和碾压遍数,避免出现过压或漏压现象。同时,要保持压路机的碾压路线直线行驶,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确保整个水稳层的压实均匀。此外,要实时检测水稳层的压实度,采用灌砂法、环刀法等检测方法,在规定的位置和频率进行压实度检测,如发现压实度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进行补压,直至达到设计压实度标准。
1.4养护
随着碾压工序的结束,应立即展开养护工作,并持续至基层达到足够的强度以防止损害。在水稳基层养护期间,需保持表面湿度均匀和温度稳定,减少昼夜温差,以有效控制微裂缝的产生。养护技术包括使用防水塑料膜覆盖、沥青乳液养护或定期洒水。标准化养护建议使用土工布覆盖,确保7d内表面保持湿润,28d内进行常规养护,并推荐采用自动化喷淋系统。洒水时,推荐使用雾化喷头,避免高压喷水可能对基层结构造成的损害。在养护期间,应实施硬质隔离,限制交通,严禁施工车辆通行,以确保基层骨料的完整性。
2水稳层施工预防措施
2.1裂缝问题预防措施
首先,严格控制水泥剂量,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剂量,一般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其次,准确控制含水量,在拌和过程中,根据原材料的含水量和天气情况,合理调整加水量,使混合料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要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水分散失。再次,优化施工工艺,确保碾压及时、碾压遍数足够且不过压,按照规定的碾压顺序和速度进行碾压,保证水稳层的压实度均匀。同时,要及时进行养护,在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保持水稳层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d。此外,在施工前应对下承层进行检查和处理,确保下承层平整、坚实,对于软弱部位应进行加固处理,避免下承层的不均匀沉降对水稳层造成影响。
2.2优化水稳基层施工工艺
水稳基层在市政公路中占据重要地位,施工单位要以裂缝防范为目标,对后续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处理,保证公路施工作业合理规范,严格把控工程施工质量关。首先,在混合料拌和阶段,根据材料类别与性能特点,科学选用现代化拌合设备,如强制式拌和机等,明确拌合标准与顺序,合理控制好拌合时间,最佳标准为40s左右即可,保证所有混合料得到充分、均匀的搅拌;其次,做好摊铺作业前期的准备工作,保证路基质量达标,排水系统疏通,结合路面宽度选择合适的摊铺设备,按照全幅摊铺的方式开展面层施工,以保障摊铺操作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在摊铺作业期间,需要全面加强对混合料温度的控制,要求其在出厂、运输、施工摊铺等各阶段的温度要符合相关技术要求。认真处理路面接缝部位,其中冷接缝处理要对已摊铺路段进行边缘整齐处理,表面浮料要及时清除。接缝处理要做到密实、平整无裂缝,进而提高路面结构平整与稳定性。最后,摊铺作业结束后及时开展压实操作,借助振动压路机等设备,按照规定的压实次数与速度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后的混凝土达到前期设计标准,避免压实不足所导致的裂缝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水稳基层裂缝是市政公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与公路质量与结构安全有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到城市形象与未来发展。通过本文分析能够得知,市政公路工程中的水稳基层裂缝种类多样,对公路施工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施工单位给予高度重视,结合不同裂缝特点,深入分析水稳基层裂缝的具体成因,结合市政公路规模与施工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裂缝防治,从多角度出发提高水稳基层施工质量,满足市政工程建设标准,促进我国公路建设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沂波.公路工程水稳基层试验检测技术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3(1):19-21.
[2]李劲.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层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2,45(5):19-20.
[3]王晓雨.公路工程水稳基层试验检测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21,(15):102-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