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化的平衡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郑枫芳

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350000

摘要

本文以福州永泰嵩口古镇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古镇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化的平衡策略。分析了嵩口古镇在旅游开发进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以及商业化带来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合理规划、多元投资、社区参与、文创融合以及数字化保护等策略,能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化的协同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还能推动古镇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其他古镇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古镇旅游;传统文化保护;商业化;平衡策略;嵩口古镇

正文


引言

古镇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地域风情。在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古镇旅游开发成为热门趋势。然而,在开发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化之间的关系,成为众多古镇面临的关键问题。福州永泰嵩口古镇,作为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在旅游开发中积极探索两者的平衡之道。深入研究嵩口古镇的实践经验,对于推动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嵩口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一)古镇基本概况

嵩口古镇坐落于福州永泰县,被大樟溪环绕,地理位置独特。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前,在古时是福建西南地区水运的重要商业中心。古镇内留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群,享有“民间古民居博物馆”的美誉。古街古巷纵横交错,如直街、横街等,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空间布局。古渡口见证了曾经的繁华,商船往来频繁。此外,嵩口古镇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肥狮表演、竹编制作技艺、赶圩文化等,这些传统文化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魅力。

(二)旅游开发成果

近年来,嵩口古镇在旅游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后,2014年列入全省重点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项目,开启了系统的改造与开发。通过制定《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保护和发展规划》,明确了保护区、缓冲区和景观控制区,为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奠定了基础。在改造过程中,采用“针灸式改造”理念,以最小的干预重塑古镇文化生态空间。成功修复了鹤形路、千年渡口、龙口厝等22处文化遗迹,保护修缮并活化利用了51座明清古民居。引入了咖啡馆、书店、电影院等现代业态,让古老与现代相互交融。另外,张元干故居作为嵩口古镇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也经历了精心的修复与打造。张元干是南宋爱国词人,其词作在我国宋词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故居位于嵩口镇区的月洲村,名为 “半月居”,占地面积 400 多平方米。原建筑为土屋,是张元干的出生地,现存建筑系其子孙于明末(1643 年)重建,飞檐翘角,古色古香,那独特的 “弧形墙” 保存完好,散发着岁月的韵味。如今,故居内部经过合理布展,陈列着与张元干相关的文物、文献和资料,生动展现了他的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周边的 “水月亭”“寒光阁”“雪洞”“紫竹假山” 等遗址也得到妥善保护,一同构成了富有文化底蕴的游览区域,吸引着众多文学爱好者和游客前来瞻仰、参观,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2024年,嵩口古镇接待游客达173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96亿元,乡村文创、古建研学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二、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化的矛盾

(一)过度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嵩口古镇面临着过度商业化的问题。部分商家为追求经济利益,对古镇的传统建筑进行不合理改造,破坏了建筑原有的风貌和结构。在古街古巷中,一些传统店铺被大量同质化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小吃店所取代,原本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和服务逐渐被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产品所替代。例如,传统的手工竹编制品因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塑料、金属制品取代,导致竹编手工艺产业发展艰难。过度商业化还使得古镇的文化氛围被削弱,游客难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保护对商业化发展的限制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保护的严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化的发展。为了保护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在建筑改造、项目开发等方面有着诸多限制。例如,对古民居的修缮需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工艺,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延长了开发周期。在商业项目的引进上,也需要考虑其是否与古镇的文化氛围相契合,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项目难以落地。这些限制使得古镇在吸引投资、拓展商业业态方面面临一定困难,影响了商业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三、平衡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化的策略

(一)科学规划,明确功能分区

制定科学合理的古镇旅游开发规划是实现平衡的基础。嵩口古镇应进一步细化功能分区,将古镇划分为传统文化核心保护区、商业休闲区和旅游配套区等。在传统文化核心保护区,严格限制商业开发活动,重点保护古民居、古街古巷、文化遗迹等,确保传统文化的完整性。例如,对德星楼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缮,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改造。在商业休闲区,合理布局商业业态,鼓励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店、传统小吃店、民俗体验店等,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旅游配套区则主要负责提供住宿、餐饮、交通等基础服务,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游客体验。通过明确功能分区,既能保护传统文化,又能促进商业的有序发展。

(二)多元化投资,减轻商业压力

为解决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化发展的资金矛盾,应采用多元化投资模式。政府加大对古镇保护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保护基金,用于古建筑修缮、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古镇开发,通过招商引资、PPP模式等,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例如,在嵩口供销社的改造中,政府吸引年轻人投资修缮,并给予一定的免费使用年限,成功将其改造为集餐饮、伴手礼、研学于一体的综合体。鼓励本地居民以房屋、土地等资源入股,参与旅游经营,分享旅游发展红利,提高居民参与保护与开发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投资,既能为传统文化保护提供充足资金,又能减轻商业开发的资金压力,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三)社区参与,增强文化传承动力

社区居民是古镇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对于平衡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化至关重要。嵩口镇政府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培训等方式,增强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定期举办嵩口故事会,邀请本地居民讲述古镇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传承乡土记忆。鼓励居民参与古镇旅游经营,开设家庭旅馆、手工作坊等,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活动中。在鹤形路的修复过程中,邀请当地掌握夯土工艺的老师傅参与,不仅还原了道路原貌,还传承了传统技艺。通过社区参与,使居民成为传统文化保护的主体,同时也能从旅游开发中受益,促进传统文化与商业的融合发展。

(四)文创融合,提升商业文化内涵

将文化创意与商业活动深度融合,是提升古镇商业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文化保护的有效途径。嵩口古镇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元素,如肥狮、竹编、赶圩等,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将肥狮形象制成冰箱贴、钥匙扣、帆布包等文创商品,提升肥狮文化的传播度。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嵩口赶圩节”“深山圩市”购物节等,将赶圩文化与旅游、商业相结合,搭建城乡农特产品供销平台,吸引游客参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鼓励文创企业和设计师入驻古镇,开展文化创意活动,为古镇商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结论

福州永泰嵩口古镇在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化之间既存在矛盾,也有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功能分区、多元化投资减轻资金压力、社区参与增强文化传承动力、文创融合提升商业文化内涵等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两者的平衡。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嵩口古镇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独特的地域文化,还能借助旅游开发和商业化运作,推动古镇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蕾,黎嘉珺,葛怡萱,.“活态保护”视角下的旅游型古镇保护与开发[J].湖南包装,2021,36(04):42-45.

[2]安超.传统文化保护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部皮革,2019,41(05):114.

[3]陶然,葛晓月,周明月.河下古镇文化旅游业开发前景与传统文化复兴[J].科技视界,2018,(10):242-2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