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暴露对7050铝合金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7050铝合金;热暴露;金相组织;硬度
正文
7050铝合金因其优异的强度-韧性平衡(特别是厚板方向性能)成为飞机翼梁、起落架的关键材料[1]。其T7451峰值时效态组织包含细小的η'强化相与离散分布的晶界析出相(GBPs)[2]。然而在高温服役环境(如发动机舱>120℃)下,组织失稳导致的性能衰退是制约其可靠性的核心问题。
金相组织演变(尤其是晶界结构) 是评估合金热稳定性的直接依据。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析出相纳米结构(TEM尺度),对金相尺度(OM) 的组织演化系统性不足。本文以7050铝合金为对象,通过热暴露实验结合金相学分析手段,重点揭示组织宏观/微观演变规律,为高温应用提供组织调控依据。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选用7050铝合金板材,将材料分别进行105℃、115℃、129℃、135℃、147℃,157℃下24小时的热暴露模拟。试验完成后试样在Axio vert Al金相显微镜下进行组织观察,采用 Keller试剂腐蚀进行腐蚀,使用JMHVS-1000-XYZ型全自动精密显微硬度计进行显微硬度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热暴露对硬度的影响
图1为不同热暴露制度对7050合金锻板硬度的影响,7050-T76合金经105–157℃/24h热暴露后硬度显著下降,整体呈温度依赖性衰减。原始硬度203 HV随温度升高递减至177HV(157℃),降幅达15%。反常的是147℃暴露硬度(180 HV)高于135℃(175 HV),暗示局部组织回溶或成分起伏。该现象需结合显微组织验证,但普遍规律表明:高温加速η'相粗化与晶界PFZ增宽,削弱析出强化与晶界阻碍作用,导致硬度衰退。
图1热暴露对7050合金维氏硬度的影响
2.2 热暴露对组织的影响
由图2可知,T76态和热暴露后的7050合金的晶界均存在黑色粗大第二相,随着热暴露温度的增加,粗大的第二相的尺寸和数量都有所增加,随着热暴露时间的进行,析出相逐渐长大,粗化速率逐渐减小,即尺寸增加减缓。研究表明粗大的第二相为Al7Cu2Fe相,且为高温稳定相。热暴露的温度升高,晶界附近的Cu、Fe原子扩散至晶界,促使晶界的第二相长大,使晶界处的第二相出现断续连接。且随着热暴露的进行,基体组织出现再结晶,表明多级热暴露改变了基体的晶体结构。
图2 7050合金锻板热暴露前后的金相组织,(a)T76态,(b)-(g)分别为105℃-157℃的金相组织
3 结论
1、7050-T76合金经105–157℃/24h热暴露后,硬度从203 HV降至177 HV(157℃),降幅达15%。147℃硬度异常回升(180 HV)暗示局部组织存在非平衡演变(如相回溶或成分偏聚)。
2、热暴露促使晶界相尺寸与数量增加。高温加速Cu、Fe原子晶界扩散,导致第二相断续连接,弱化晶界结合强度。
参考文献
[1] Heinz A,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 in aluminium alloys for aerospace applications[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0, 280(1): 102-107.
[2] Liu S D, et al.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7050 aluminum alloy during retrogression and re-ageing heat treatment [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4, 24(7): 2209-2216.
作者简介:
1. 姚芳(1995.06-),女,侗族,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铝合金成型。
2. 田源(1995.01-),男,汉族,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金属冶金热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