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检测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检测技术;要点
正文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所以,为确保道路施工质量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应重视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检测技术的优化,并且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办法,提升管理效率,从而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1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优势
1.1施工简单
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施工简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施工过程相对便捷,沥青混合料可在常温下进行运输与摊铺操作,这极大地加快了施工进程,也能有效缩短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时间。水泥路面需现场浇筑且要长时间养护,施工工艺复杂且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而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不需要长时间的凝固等待,出现小面积损坏时,养护维修也较为容易,能快速恢复路面的正常使用状态。
1.2行车舒适
在行车舒适性方面,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势明显。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的弹性与柔性特征,使得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震动得以有效缓冲,极大地提升了驾乘的平稳性。同时,还能吸纳行驶中的噪音,营造相对安静的车内环境。沥青路面深色的特质有助于阳光热量的吸收,在冬季降低路面结冰的可能性,保障行车安全。
1.3环保性强
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环保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沥青作为主要材料,具有可回收利用的特性,这一特性使其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表现卓越。当旧的沥青路面需要翻新或改造时,回收的沥青可以重新加工用于新路面的铺设,有效避免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压力,高度契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理念。
2分析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重要性
2.1保障行车安全
裂缝、坑槽、车辙等路面病害直接影响车辆行驶安全。裂缝会导致车辆行驶颠簸,影响驾驶员的操作稳定性;坑槽会导致轮胎与路面接触不良,增加爆胎风险,特别是车辆高速行驶时,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通过分析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能够准确掌握病害的位置、程度和发展趋势,从而提前采取修复措施,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2.2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在道路长期使用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会受到车辆荷载、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作用,逐渐显现出各类病害。若未对病害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处理,放任病害不断扩展、恶化,会加速路面的损坏;而通过定期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早期病害,并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抑制病害发展,减缓路面老化,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道路建设和维护成本。
2.3提升道路服务质量
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影响道路的平整度、抗滑性等使用性能。不平整的路面会增大车辆的行驶阻力,加剧车辆磨损,徒增油耗;抗滑性能的下降则会使车辆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下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通过分析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养护,及时恢复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3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类型
3.1接缝损坏类病害
接缝损坏类病害是在变形类病害发生后,接缝填料减少、丢失,导致混凝土面板下出现唧泥、错台现象。当接缝处填料消失后,路面积水会沿着面板接触处或纵、横向裂缝渗入道路基层中,与路基中的细集料及土体混合后,在长期车辆荷载作用下,使得细集料、土、水的混合物沿接缝处或裂缝处排出,形成唧泥。随着唧泥现象的发生,混凝土面板下大量的土颗粒及细集料被带至路面,混凝土面板下逐步出现脱空、下沉,引起错台病害。
3.2表面损坏类病害
表面裂纹是由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引起的。混凝土路面浇筑过程中,粗集料逐步下沉,细集料及水分上移,形成混凝土表面泌水,泌水的蒸发速度大于泌水速度时,混凝土表面形成较大的张力,初凝阶段的混凝土强度暂未形成,进而导致混凝土表面的龟裂破坏。起皮现象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后进行收面提浆,从混凝土中析出的自由水在表面形成“浮层”,混凝土硬化后出现起皮现象。露骨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面板上部抗磨性差,在长期的行车荷载下逐步磨损,导致粗骨料外露。坑洞主要是由于路面混凝土浇筑质量引起的,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夹泥、夹杂现象,路面硬化后在混凝土表面出现薄弱层并逐步脱落,形成坑洞。
3.3车辙病害
车辙是道路最常见的病害类型,其形成主要与车辆荷载及交通流量有关。车辙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塑性变形,即在持续荷载作用下沥青层发生不可逆形变;二是剪切失效,当轮胎压力超过沥青混合料内聚力时,会产生横向位移。这两个过程都会在高温环境下加速进行。在夏季,地表温度上升,大大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模量,使得抵抗变形能力减弱。而且高频次、大重量车辆经过同一轨迹位置,会进一步压实已经变形的区域,加剧车辙深度的发展。这种累积效应使得修复难度增加,并缩短了维修周期。
3.4裂缝病害
裂缝是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为典型的病害之一,依据裂缝产生方向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横向、竖向以及网状三种具体的裂缝形式,不同裂缝形式的产生原因也有所差异。以横向裂缝为例,横向裂缝具体可分为低温收缩、温度疲劳、反射式三种类型。断裂类的路面病害以贯穿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断裂裂缝为主,从本质上来看,也属于裂缝病害。依据裂缝出现的方位以及面板断裂的块数不同,可以将断裂类病害划分为纵向裂缝、斜向裂缝、角隅断裂、交叉裂缝四种情况。所以,随着路面材料老化,沥青的黏结性和柔韧性减弱,容易在交通负荷或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缝。此外,冬季温度低时沥青收缩,夏季高温时膨胀,频繁的温度变化加剧了裂缝的形成和扩展。
4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测技术及优化措施
4.1完善试验检测流程与监督机制
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测是保障其工程质量、提升路面性能的重要手段。首先,针对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测流程,建议加强对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摊铺与压实工艺等关键环节的监测与管理,确保材料和施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其次,针对监督机制,提出建立健全第三方监督制度,引入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实时监控和信息共享。此外,还需完善内部审核机制,定期对试验数据进行复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或重新验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为强化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测机构和企业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共同提高试验检测的质量和效率,加强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检测工作的发展。加强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详细分析,可以准确判断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完善检测流程与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提升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测质量,进而为道路建设和维护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4.2路面破损检测
在路面破损检测过程中,无损检测则采用专门的设备,如雷达、超声波仪器等。这些设备可以对路面进行非破坏性探测,获取路面的内部结构信息,从而准确判断路面的健康状况。无损检测的优点在于不会对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造成二次损伤,但设备成本较高,检测过程也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破损处治技术则根据不同类型的破损,如裂缝、车辙、坑槽等,采取相应的修补、翻新等方法进行修复。这种方法能确保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安全与舒适性,但需要根据破损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处治技术,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4.3路面平整度检测
目前,平整度检测方法主要有激光平整度仪检测、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检测和人工检测。激光平整度仪检测通过激光传感器扫描路面,精确获得路面高程信息,从而评价平整度。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快速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检测则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收集路面不平整引起的振动数据,评估路面平整度。这种方法可以在实际行车条件下进行检测,更贴近实际行车感受,但可能受车辆和道路条件影响。人工检测则依赖专业人员使用特定工具进行现场测量,如采用平整度计进行测量。这种方法虽然成本较低,但耗时较长,受检测人员主观判断影响较大。
4.4路面强度检测
加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强度检测是确保道路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的核心指标。其中,静态加载试验是一种通过标准的车载对路面进行加载的检测方法。在这种试验中,科研人员会在路面上放置标准的加载板,然后逐渐增加载重,测量路面在受到载重作用下的变形。通过这些变形数据,科研人员可以计算出路面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等关键参数,从而评估其强度。动态加载试验则使用移动加载设备,在路面的不同位置进行重复加载。这种试验可以更真实地模拟道路上实际车辆的行驶情况,通过收集路面在动态载重下的响应数据,评估路面的动态性能和强度。
4.5加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
对于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而言,养护工作也是保障其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在通车时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表层温度低于50摄氏度,反之则需要延长通车时间,否则,材料坚固度不足,受外力挤压会出现形变,后续固化无法恢复。所以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浇水养护,一般是在施工完成后24小时左右,考虑到沥青混凝土路面会散发大量热量,需要调整具体的浇水时间,立刻洒水会产生水化热问题,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造成影响,一般是分批次间隔性浇水,以保障固化质量。另外,相关人员还要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常态化养护,一般分为预防养护和缺陷处理两方面。前者主要是避免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病害问题,后者则是对已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处理;前者又分为表面封层和罩面处理两项技术,能够提高路面的抗滑阻力,延缓路面氧化或老化的进程,后者能够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质量,延缓道路报废时间。对此,在已经发生路面缺陷的位置,相关人员会进行灌浆加固,并进行抹平、压实,重新恢复路面的平整度,但过程中需要确定具体的参数,以免出现材料不适配的情况,威胁整体性能。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显著增加,对道路的使用要求也日益提高。同时,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对路面材料及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对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检测技术要点进行探讨研究至关重要,以达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桂亮.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7):118-120.
[2]戚继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21(22):116-117.
[3]张俊峰.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21,47(11):103-104.
[4]王远.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建设与管理,2021(5):132-133.
[5]张丽君.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3(17):070-072.
[6]辛旭亮.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的应用[J].运输经理世界,2022(22):038-040.
[7]叶飞.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06):236-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