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动售检票系统UPS电池中大修探索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诚义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高效运营的核心支撑,其供电连续性直接关系到票务服务与数据安全。UPS蓄电池组作为后备电源的核心组件,需定期中大修以保证可靠性。本文聚焦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不间断电源(UPS)蓄电池组的中大修作业。首先介绍了项目概况,包括AFC配电系统电池配置及接线架构。接着阐述中大修作业核心流程与技术要点,涵盖维修旁路模式切换、分步断电与电池更换、系统恢复与功能验证。最后提出维护策略优化建议,如深化标准化操作规范、升级状态监测功能、强化安全防护体系。旨在确保供电连续性与操作安全,为类似UPS电池中大修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动售检票系统;UPS电池;中大修

正文


 

1. 项目概述

本方案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不间断电源(UPS)蓄电池组的中大修作业需求,系统阐述高压直流蓄电池组的结构特性、安全风险及标准化更换流程。项目核心目标是在确保供电连续性与操作安全的前提下,完成72节蓄电池(总输出电压约485V)的更换任务。

AFC配电系统配置2组电池柜,每组由36节蓄电池串联构成,2组电池柜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共72节电池。每节蓄电池浮充电压为13.65V±0.15V,总输出电压维持在485V左右。其接线架构采用正负双电池设计(图1、图2):

1)第18节电池阴极与第19节电池阳极连接处引出一根中线;

2)中线与电池组正端、负端共同构成三线输出,与UPS主机连接;

3)正端至中线间电池定义为“正电池”,中线至负端间电池定义为“负电池”。

 

1

 

2

2. 中大修作业核心流程与技术要点

2.1 维修旁路模式切换

维修旁路模式切换是保障UPS内部电路安全的核心前置操作。在UPS处于市电模式时,若直接操作蓄电池组,高压电流流经整流器和逆变器可能导致电路板击穿。因此,需通过面板操作将运行模式切换至静态旁路模式:点击“常用功能”菜单中的“逆变开关机”选项,执行逆变关机指令(图3、图4),使电流经旁路模块直接输出,完全绕过整流器与逆变器。随后需使用十字螺丝刀拆卸维修开关盖板,盖板取下后自动触发行程开关,触发后维护面板虽显示“维修旁路模式”,但实际尚未完成切换。此时需手动闭合维修旁路开关,该开关与旁路开关并联形成双路供电,确保负载设备不断电。此过程严格遵循“先旁路后维修”原则,避免电流突变对敏感元件的冲击。

    

                3                                      4

 

2.2 分步断电与电池更换

分步断电是应对485V高压风险的核心措施。操作顺序必须严格遵循:先断开电池柜开关,切断直流电源输入;再断开主路开关,隔离交流输入;最后断开输出开关,停止对负载供电。需特别注意的是,旁路开关需保持闭合状态,以维持UPS控制面板供电,确保系统状态可实时监控。断电后需验电确认无残余电压,操作人员佩戴绝缘手套,使用棘轮扳手搭配8号套筒进行电池更换。拆卸时优先处理第18节与第19节电池(中线连接点),先卸正极螺丝后卸负极螺丝,裸露端子用绝缘胶带包裹,严禁同时接触两极或触碰柜体金属。旧电池取下后,单体检测模块(BMM-12V-N)需轻揭分离。新电池安装需按自下而上顺序,严格对照相邻电池极性(正极对正极、负极对负极),确保连接线“红线接正极、黑线接负极”,且单体检测模块连接线置于垫片下方、动力线置于上方,避免线缆交叉缠绕。安装后需复紧电极螺丝,更换下的旧电池需用万用表及内阻测试仪检测电压与内阻,参数正常者标注序号后分类存放。

 

2.3 系统恢复与功能验证

系统恢复需严格按反向顺序执行,且每步操作需确认设备状态反馈。首先闭合旁路开关,待维护面板显示旁路模式启动后,再闭合输出开关恢复负载供电;随后断开维修旁路开关,闭合主路开关引入交流输入;最后闭合电池开关,激活直流后备电源。关键约束在于:维修开关必须在旁路开关和输出开关闭合后才能断开,主路输入运行指示灯亮起后方可闭合电池开关。完成电气恢复后,需安装维修开关盖板,盖板闭合后自动触发系统检测装置,UPS切换回市电模式。新电池组投入运行后,需持续通过BMM监测单元观察以下参数:

电池组电压:是否稳定在485V±2%范围;

单体电压:72节电池是否均处于13.65V±0.15V;

单体内阻:是否满足100~65535uΩ且偏差值<±(2%+30uΩ);

任一参数超限需立即排查接线或电池故障。

 

3. 维护策略优化建议

3.1 标准化操作规范深化

标准化操作规范是规避人为风险的核心保障。基于作业中工具使用与电池一致性的硬性要求,需将53件套工具包(含万用表、8号套筒、棘轮扳手)及绝缘手套、泡沫胶(用于电池防震固定)列为强制配置清单,确保每项操作均有适配工具支撑。针对电池选型,必须严格执行“三同原则”(同容量、同类型、同厂家),从供应链源头杜绝混用隐患。操作流程需强化双重防护机制:作业前不仅需穿戴劳保装备,更需在断电后使用万用表对电池端子与柜体接地处进行双向验电,确认无残余高压;拆卸与安装环节全程佩戴绝缘手套,电极裸露端缠绕绝缘胶带后需经二次检查,形成“工具-流程-防护”三位一体的标准化闭环。

3.2 状态监测功能升级

依托BMM监测模块的高精度特性(如单体电压±0.1%精度、内阻±2%重复精度),可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单体采集器(BMM-12V-N)直接由被监测电池取电(工作电流<25mA),实时采集电压、内阻及温度数据,通过综合处理单元(BMM-2V-Z)分析趋势。重点监测内阻变化率与电压一致性:当单体内阻值连续三次检测偏差超过±(2%+30μΩ),或组内单体电压差异大于0.5V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将定期更换模式转向预测性维护。监测数据严格限定在设备允许环境范围内(-5℃~50℃、湿度5%~90%),确保数据有效性,避免环境干扰导致误判。

3.3 安全防护体系强化

针对高压触电与搬运风险,需在硬件与操作层面同步升级。在电池柜门内侧加装电压感应闪灯装置,当柜内电压>50V时自动闪烁红光,直观警示带电状态;柜体表面增设高压标识与语音提示器,操作人员靠近时自动播报“高压危险,严禁双手接触电极”。搬运环节需配置专用电池搬运架,利用杠杆原理降低人力负荷,结合泡沫胶垫缓冲防撞。对第18/19节中线连接点等关键位,增设绝缘防护罩,拆卸前优先覆盖裸露端子。所有优化措施均基于文档中明确的电池重量风险(“电池较重”)、高压警示要求(“危险电压可能存在于端子与地之间”)及化学危害提示(“电解质有害”),形成“预警-隔离-防护”的多层级安全壁垒。

 

语: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UPS电池中大修作业展开,系统地阐述了作业流程、技术要点及维护策略优化建议。通过严格执行维修旁路模式切换、分步断电与电池更换以及系统恢复与功能验证等流程,有效保障了作业过程中的供电连续性与操作安全。同时,提出的维护策略优化建议,如标准化操作规范深化、状态监测功能升级和安全防护体系强化,为提高UPS电池中大修作业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池技术的更新换代,未来还需持续关注UPS电池中大修作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一步优化作业流程和维护策略,以确保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泓锦.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UPS故障及维护[J].科技资讯,2024(8):68-70.

[2] 王泽洋.浅述UPS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运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16):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