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体系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孙中英

陕西高速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8

摘要

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人们的出行安全。近年来,我国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在全国不同的区域修建了大量公路,但是由于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不同,无法使用统一的技术方案进行施工,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合适的技术工艺,保证工程质量质量符合设计标准。


关键词

路基路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正文


引言

路基路面作为公路的基础结构,承载着车辆的巨大重量,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以及日益繁重的交通荷载作用下,若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1路基路面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分析

1.1路基边坡失稳

路基边坡失稳表现为边坡出现滑坡、坍塌现象,边坡土体不断滑落。该现象不仅会破坏公路的整体结构,使公路的基础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大打折扣,还会直接影响公路正常使用,可能导致交通中断,给人们出行和物流运输带来极大不便。究其成因,首先,是边坡设计坡度不合理,当设计坡度过陡时,土体自身重力沿坡面的分力增大,抗滑力相对减小,土体稳定性变差,稍有外界因素干扰就容易失稳。其次,是边坡防护措施不到位,例如未设置有效的挡土墙、护坡等,就会导致土体缺乏足够的侧向支撑和坡面保护,难以抵御自然侵蚀。最后,是雨水冲刷作用也会导致路基边坡失稳,雨水大量渗入土体后,会使土体饱和度增加,含水量增大,颗粒间的有效应力减小,抗剪强度降低,最终引发边坡滑坡、坍塌。

1.2路面不平整

平整路面是公路交通安全的基础,也是公路工程建设的关键。路面不平整现象表现如下:沥青接缝处凹凸导致的接缝面厚薄不均、两侧沥青不紧实进而导致接缝面间隙大等。这不仅会损害整体的路面平整度,还容易导致路基受水破坏,影响行车安全,引发交通事故。对于驼峰桥而言,由于拱形设计路面有明显的起伏,这种特殊结构下桥面更容易受到外力作用,长期经受过往车辆碾压、雨水冲刷以及地基沉降等影响会加速路面的磨损,如果路段内的排水设施不够完善,路面积水不断渗透可能加速路基软化,进一步形成路面坑洼或出现裂缝,导致路面不平整。

2路基路面施工质量防治措施体系

2.1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与管理

有效的材料质量控制体系应贯穿采购、运输、储存到使用的全过程。在材料采购环节,应制定科学严格的评估标准,不仅考察供应商的资质与信誉,更要对其提供的材料样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对于沥青混合料等关键材料,必须严格控制其各项技术参数。材料进场后,应建立完善的验收制度,实行批次抽检与全检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合格材料坚决予以清退。在材料储存阶段,应根据不同材料特性设置专门区域,做好防潮、防晒、防冻等保护措施,并建立材料使用台账,实现精细化管理。材料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复检,杜绝质量隐患。

2.2规范施工工艺

路基路面施工包含多种施工工艺,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可以降低桥头搭板和梁的伸缩缝隐患,良好的处理工艺能避免端口跳车等问题。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软土实际特征,根据图纸设计要求确定土方开挖的深度和坡度,控制路基施工土层厚度,分层进行路基压实处理。根据土壤类型和湿度,每平铺填筑一层后进行均匀压实,避免土壤松散或者是坚硬土层不均匀分布,提高土壤密实度及承载力,减少路基路面沉降问题。如果软土地基厚度未达到3cm,则应合理选择压实设备和方法,可铺设土工布,土工布有过滤、分隔及排水、加固凝结等优点,能改善软土层物理性能。同时,还可以采用聚丙烯、聚乙烯土工格栅或网箱席垫处理技术,减降低路基土层位移概率等,保障路基工程质量,避免路基长期受力不均发生坍塌、裂缝等问题。沥青铺装工艺也是路面施工的关键一环,在沥青铺装时,沥青的温度、铺装厚度和速度都要控制在最佳状态,提高路面平整度和耐久性。

2.3加强质量检测工作力度

多维度的数据获取技术,在现代探测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探测数据的多样性和准确性,还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的测试手段,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获取到路基路面状态的详细信息,从而构建出一个全面的多维数据集。例如,在路基检测领域,地质雷达探测和超声探测是二种常见且有效的探测方法。地质雷达探测主要依靠电磁波的反射原理,通过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获取路基内部结构的信息。超声探测则基于声波传播特性,通过向路基内部发射高频声波,并根据声波在路基中的传播速度、衰减和反射等特征,来获取路基密实度的信息,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路基的密实程度,为路基施工和维修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地雷达探测技术通常用于测量路堤的厚度,其测量结果一般显示路堤厚度在20~30厘米之间。

2.4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在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为切实提升施工人员能力,应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紧扣工程实际,涵盖先进的路基施工工艺,如新型压实技术、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方法等;同时,应详细讲解各类施工设备的操作规范与维护要点,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设备使用技巧,从而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精准应对施工中的技术难题。

2.5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管理单位项目初期组织专门的项目质量管理小组,建立“管理负责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级联动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并通过例会、专项检查、不定期抽检等方式持续推进过程质量控制。以嘉新公路项目为例,项目部设置专职质量工程师1名,试验检测员2名,分别负责路基压实度、水稳层厚度、沥青混合料温度与碾压质量全过程跟踪检测,所有检测数据由质检人员签字确认后纳入质量档案系统,保证过程记录真实完整。其次,每道工序、每个结构层均需自检、互检、专检与监理验收。每种新工艺、新工序必须先试验段施工,实测数据确认工艺参数(如碾压遍数、施工厚度、含水率范围、温度控制标准等)后方可正式大面积展开。试验段由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复检、业主单位随机抽检三级验收确认,最终形成完整的质量档案。施工时,业主方联合监理单位动态巡查与专项抽检相结合监管施工,关键工序(如路基分层碾压、基层摊铺、面层摊铺与碾压、接缝处理等)设立旁站监督制度,一旦发现质量偏差或施工隐患,必须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单,并闭环管理整改过程,做到问题整改彻底、责任追溯明确。此外,所有用于路基和路面结构的主要材料(如水泥、石灰、碎石、SMA混合料、乳化沥青等)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和第三方检测报告,现场必须进行抽样复检,复检合格方可使用。

结语

总而言之,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关乎公路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通过深入分析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公路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未来,还需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材料,进一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24):136.

[2]李竞涛.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2013(4):185-186.

[3]邹慧红.公路工程施工主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8):30.

[4]余秭绪,周正康.基于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施工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3(34):148-1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