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技术革新:交通运输绿色出行新选择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程鹏

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

本文聚焦轻轨技术革新与绿色出行的关联,深入剖析轻轨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现状及革新方向。从阐述轻轨技术的基础概念入手,详细探讨其在动力系统、轨道设计、智能运维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分析这些革新如何推动轻轨成为绿色出行的新选择,包括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升运输效率等。同时,剖析轻轨技术革新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与应用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研究表明,轻轨技术的持续革新将进一步强化其绿色优势,为城市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实现低碳出行目标。


关键词

轻轨技术;技术革新;绿色出行;交通运输;挑战与对策

正文


1.引言

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交通运输领域的节能减排愈发关键。轻轨作为中低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以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小等优势,成为缓解交通拥堵、推动绿色出行的重要力量。当下,随着科技进步,轻轨技术正全面革新,从动力模式到运营管理均向更环保高效的方向迈进。深入探究其革新路径及对绿色出行的影响,对推动技术升级、助力城市交通规划与绿色出行体系构建意义重大,本文即旨在剖析其内在逻辑、实际应用及挑战,为相关发展提供借鉴。

2.轻轨技术与绿色出行概述

2.1轻轨技术

轻轨技术是介于有轨电车与地铁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依托轻型轨道和车辆实现人员运输。其轨道系统建设成本较低,对地面交通影响小,可采用地面铺设、高架或地下隧道等方式,适应不同城市地形与规划需求。车辆设计多为模块化结构,载客量适中,单节车厢可容纳数十至数百人,能依客流量灵活调整编组。动力系统从早期直流电机发展到普及交流传动技术,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信号控制系统也在升级,从传统固定闭塞系统向移动闭塞系统转变,运行安全性和准点率得到提升。

2.2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是指采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交通方式,以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核心目标是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同时,实现交通运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常见的绿色出行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如公交、地铁、轻轨等)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出行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缓解交通拥堵,还能促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推广绿色出行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2.3两者关系的初步探讨

轻轨技术与绿色出行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轻轨技术是支撑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而绿色出行的需求又推动着轻轨技术的革新。轻轨作为一种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方式,相比私家车等个体交通方式,能显著减少单位乘客的能耗和碳排放,是绿色出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绿色出行理念对轻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在动力、材料、运营等方面进行革新,以进一步降低环境影响,提升服务质量。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向绿色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3.轻轨技术的革新方向与绿色应用

3.1动力系统的革新

动力系统的革新是轻轨技术绿色化的核心环节。传统轻轨多采用接触网供电的方式,存在线路维护成本高、视觉污染等问题。而新型的储能式轻轨技术通过超级电容、锂电池等储能设备,实现了无接触网运行,不仅减少了架空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还降低了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例如,超级电容轻轨在站台短暂停靠时即可完成充电,单次充电可行驶数公里,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此外,氢燃料电池轻轨的研发也取得了突破,其通过氢氧反应产生电能,仅排放水,实现了真正的零污染,为轻轨的绿色动力提供了新的可能。

3.2轨道与车辆材料的革新

轨道和车辆材料的革新对轻轨的绿色性能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轨道材料方面,新型高强度耐磨钢材的应用延长了轨道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轨道更换的频率,降低了材料消耗和维护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轨道减震材料的升级,如采用弹性支撑和阻尼垫,有效降低了轻轨运行过程中的噪音污染,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车辆材料方面,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降低了车辆自重,减少了能耗。以铝合金车身为例,相比传统钢材车身,重量减轻30%以上,能耗降低约15%,显著提升了轻轨的绿色环保属性。

3.3智能运维与调度技术的革新

智能运维与调度技术的革新提升了轻轨的运营效率,间接促进了绿色出行。通过物联网技术,轻轨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车辆、轨道、供电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减少因故障导致的停运和维修次数,降低了运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在调度方面,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实现了客流预测与列车编组的动态匹配。例如,根据实时客流数据,智能调度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列车发车频率和车厢编组数量,避免了空驶现象,提高了乘客上座率,单位乘客的能耗进一步降低。此外,智能票务系统的普及,如扫码支付、人脸识别进站等,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吸引更多人选择轻轨出行,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

3.4革新技术对绿色出行的推动作用

轻轨技术的革新从多个维度推动了绿色出行的发展。动力系统的绿色化改造大幅降低了轻轨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使其成为比私家车、传统公交更环保的出行方式。轨道和车辆材料的升级减少了噪音和材料污染,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提升了居民对轻轨出行的接受度。智能运维与调度技术提高了轻轨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了其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从而减少了道路上的机动车数量,缓解了交通拥堵和尾气污染。轻轨技术的革新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如储能设备、轻量化材料等产业的进步,进一步扩大了绿色出行的影响力。

4.轻轨技术革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1面临的挑战

轻轨技术在革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层面,储能技术的瓶颈较为突出。目前超级电容的储能密度有限,续航里程较短,而锂电池则存在充电时间长、寿命短、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需求。氢燃料电池轻轨虽然环保,但氢燃料的储存、运输和加注设施建设成本高昂,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用层面,轻轨线路的规划与城市现有交通体系的融合难度较大。部分城市在轻轨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与公交、地铁、共享单车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导致乘客换乘不便,影响了轻轨的吸引力。此外,轻轨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城市而言,财政压力较大,难以大规模推广。

4.2对策与建议

推动轻轨技术革新需多维度发力。技术上,加大储能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攻关,提升超级电容储能密度、锂电池循环寿命,降低氢燃料电池成本并完善安全技术,同时优化智能运维与调度算法,增强系统稳定性和效率。规划建设中,秉持“多网融合”理念,规划线路时充分衔接其他交通方式,建设一体化换乘枢纽,提升出行便利性。政策方面,政府应出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建设运营成本,鼓励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发展轻轨,同时加强绿色出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轻轨的认知与接受度,引导更多人选择轻轨出行。

5.总结

轻轨技术革新与绿色出行相辅相成,技术进步为绿色出行提供优质选择,绿色出行需求又驱动技术升级。动力系统、材料应用、智能运维等方面的革新,显著提升了轻轨的环保性、效率性与舒适性,使其成为城市交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革新仍面临储能技术瓶颈、成本压力、规划衔接等挑战。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规划建设、完善政策支持等措施,这些问题有望解决。未来,轻轨技术将进一步革新,绿色优势更凸显,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地位更重要,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出行目标贡献更大力量,推动绿色出行成为社会新风尚。

参考文献:

[1]张峰.城市轻轨交通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5):34-36.

[2]杜湘红.轻轨动力系统革新对绿色出行的影响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21(2):12-14.

[3]沙乃兴.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科学,2024,45(4):116-118.

[4]王建忠.轻轨线路规划与城市交通融合发展策略[J].城市规划,2020(10):78-80.

作者简介:程鹏(2000.04.26--),族,第一学历:专科继续教育本科今年毕业籍贯:安徽单位: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