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产工作中的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董慧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国有林业总场 辽宁抚顺 113200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林业生产工作中的造林方法,接着分析了现代林业营林生产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林业生产工作;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正文


引言: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兼具生态保护与经济产出的双重功能。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践行,我国林业生产已从粗放式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造林作为林业生产的首要环节,其方法选择直接影响林木成活率与生长质量;而营林管理则贯穿林木生长全周期,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当前,面对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挑战,优化造林方法与强化营林管理成为提升林业生产效能的核心任务。

1林业生产工作中的造林方法分析

1.1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通过播撒种子实施,分人工播撒与飞机播撒,人工播撒包含穴播、条播、块播。其优势显著:种子直接接触地面,受人为干扰少,林木生长自然、形态完整;技术含量低,操作便捷高效,成本相对较低。但该方式对土壤和树种有特定要求:土壤需疏松、含水量达标,且周边虫害、鸟害少,杂草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出苗率和生长效率;树种需具备发达根系、旺盛生长力,且价格适中,避免增加造林成本。播种季节以春秋两季为主。春季选红松、马尾松等耐寒耐旱的小粒种子,需在地表温度达10℃、地下10公分土温5℃以上时播种;秋季选山杏、油茶树等大粒种子,需土壤温湿度适宜,以保障其过冬及年后催芽能力。播种前需结合种子生长需求整地并改良土壤,达标后进行单行撒播或点播,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宜用条播。机械播种适应多种土壤,穴播时小种子每穴播5-8粒,大种子每穴2-3粒;块播多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整地后按间距撒播,必要时点播;撒播效率最高,按林地面积定量播种,播前需小面积预实验以确定科学播种量。

1.2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利用林木根系、茎干进行营林,多数树种适用,苗木成活率高,能节省种子资源,但对应用环境和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该方式属人为干预,通过集中培育提高出苗率,专业养护增强苗木成活率和环境适应力。对于种子价格高的珍贵林木,先植苗可减少成本,最大限度保障成活率。其需应用容器苗造林、接种菌等技术,要求人员具备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不过应用范围广,能提升造林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力,确保水土流失区、冻害区等较差区域的造林质量,即便种植区杂草多,也能提高苗木生长效率。季节选择上,春季适合常绿阔叶树种植,宜在土壤化冻及春季降雨后进行,以提高成活率;秋季需适时早播,尽量在树木落叶前完成,并做好防风保暖,防止幼苗受冻。播种方式有穴植、沟植、缝植,均需在整地后开展。穴植要控制栽植穴深度,结合苗木根系长度挖穴,每穴放一株苗木;沟植操作简单、效率高,开沟后放苗、扶正、压实土壤,重点控制苗木间距以保证生长空间;缝植用开缝工具开土后种植,要求林地土壤肥沃、湿度超60%,以保障成活率。

1.3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以树木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营林时间短,整体营林成本低,操作也比较简单,可以更好地保留林木品种的优良特征,常用于种植杨树、柳树、泡桐等。但这项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用于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水分含量高的林地,只能用于无性繁殖的品种,且采用这种方式种植的林木生长周期较低。分殖造林应用比较灵活,在每年4月上旬之后就可以组织栽种,雨季栽植效果最好,常绿树种可以做到随时采摘随时种植。分枝造林有插条造林、插干造林两种方式,前者需要林地土壤含水量超过70%,且土壤类型为壤土或黏壤土,然后直接将林木枝条插入即可。后者需要采用2至3年生的苗木粗枝或茎干,要确保扦插部位深入深层土壤,以确保扦插枝干快速发根。

2现代林业营林生产管理措施分析

2.1加强林业生产基地的科学建设

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对树种科学选择,不断优化林业的生产结构,扩大林业工程的规模,促进林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者需要依据具体的环境,对现有的林业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挑选出符合林业生产标准的新型树种,并与现有树种进行适当的配置。同时,需要对稀有林木进行适当的分类,依据林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和相关的生产规定,对整个林业生产基地进行科学的规划,通过运用尖端的技术手段,对种子进行筛选和培养,以便为森林生产提供更丰富的品类,从而提高造林的质量与效益。例如,近些年,百色市大力推进林木优良品种基地项目的建设,成功建立了位于百林林场内、桂西地区最大的优良品种基地——马尾松和黑格种子园。当前,种子园已经开始运营并初步形成规模,总建设面积达到750亩,该基地的建设将对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林木优良品种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2.2重视种苗培育基础设施建设

在造林管理工作中,林业工作者应优化和升级育苗技术手段,使林木幼苗在种子发育时期拥有较好的生长环境,为以后的栽培种植打下基础。在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造林工作者要通过规模化造林经营,培育出高效、科学的种苗。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实现我国林业资源快速增长、满足社会生产需求的关键,因此,林业部门应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方式,保证苗木在培育全过程中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建立种苗生产基地的过程中,将容器育苗技术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基于这一点,可以对已有的种苗进行批量生产和繁育,并在培育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促进各类新种苗的生产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大批量高质量种苗数量的前提下,更好地为林业造林工程建设服务。

2.3提高营林生产队伍水平

要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从外部引进更多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提高岗位的招聘门槛,重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需要对林业部门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给他们更多的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进行集中和实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完成学业后,还要对其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评估,以了解他们对林业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实现管理人才优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生产中,技术和管理人员要把产前指导、产中检查和产后监督等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好,并由林业部门领导带队,包片负责,巡回检查。此外,要让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到基层去、到田间去,做好现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加速造林的进程。

2.4建立完善的监测与检疫手段

在林业生产经营中,有关部门要改善林业的检疫和监测方法,对林区的环境情况进行实时巡查,一旦发现有害生物,应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使森林资源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林业部门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关注,把有害生物的扩散控制在最小范围,防范有害生物的侵害。与病虫害调查相比,检疫工作需要更加细致,重点是对林区内病虫害的发生和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常用的检疫方式有实地考察和样方调查。

结束语:

林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科学的造林方法与精细化的营林管理。播种造林适用于大面积宜林地,植苗造林适配困难立地与珍贵树种,分殖造林则利于速生树种培育,需根据立地条件灵活选择。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如推广智慧林业装备、培育抗逆性品种,实现造林与管理的精准化、高效化,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林业造林方法在实际造林营林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张羽飞.农家参谋,2019(09)

[2]试论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冯洋.现代农村科技,2019(04)

[3]关于现代造林对策与营林生产管理的探讨[J].付娥.林业科技情报,2019(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