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刘军

来凤县住房保障中心,湖北 恩施 445700

摘要

在建筑工程行业利润空间日益压缩的背景下,成本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突破口。传统粗放式成本控制模式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建设环境,亟需建立涵盖全生命周期、全要素集成的精细化管控体系。这种管理模式强调通过数据驱动、流程优化和动态调整,实现成本控制从经验判断向科学决策的转变,为建筑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

建设工程;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模式

正文


引言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扩大和技术复杂度提升,成本超支风险已成为制约项目成功的主要瓶颈。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将成本控制分解到每个工序、每个环节甚至每个岗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这种管理理念不仅关注显性成本控制,更注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来挖掘隐性成本节约空间,是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其核心在于将精益思想与全面成本管理理念深度融合。从理论溯源来看,目标成本管理理论为精细化成本控制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逆向成本控制方法。价值工程理论则通过功能与成本的价值分析,为成本优化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同时,作业成本法(ABC)将成本核算细化到具体作业层面,实现了成本动因的精准识别。在系统理论层面,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时空局限,将成本控制延伸至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全过程。此外,约束理论(TOC)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决策依据,而信息不对称理论则解释了成本失控的内在机理。这些理论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完整理论框架,为建设工程成本控制实践提供了系统的思想指导和方法工具。

2建设工程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2.1成本核算体系粗放,数据准确性不足

当前建设工程成本核算仍普遍采用传统的事后统计模式,缺乏动态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多数项目依赖经验估算而非科学测算,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成本存在较大偏差。成本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工记录,存在滞后性和主观性,难以及时反映真实的成本消耗情况。此外,材料、人工、机械等成本要素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各环节数据难以有效整合,无法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持。这种粗放的成本核算方式不仅影响成本控制的及时性,也制约了全过程成本分析的深度。

2.2成本控制与施工进度、质量脱节

许多工程项目在管理过程中,成本、进度、质量三大目标未能实现协同优化。部分企业为追求工期压缩而增加赶工成本,或因质量返工导致成本超支。成本控制部门与施工、技术等部门沟通不畅,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难以动态评估成本变化对整体项目的影响。此外,部分项目过度强调成本节约而忽视长期效益,例如选用低价劣质材料,最终因维修或返工导致总成本上升。这种割裂的管理模式使得成本控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3信息化应用不足,动态管控能力薄弱

尽管BIM、大数据等技术在建筑行业逐步推广,但成本控制的数字化水平仍相对滞后。许多项目仍依赖Excel等传统工具进行成本统计,无法实现实时数据更新和智能分析。成本预测模型缺乏动态调整机制,难以及时响应市场波动。此外,部分企业虽然引入了成本管理软件,但系统功能单一,未能与进度管理、物资管理等模块有效集成,形成信息孤岛。这种低效的信息化应用限制了成本控制的精准性和前瞻性,难以支撑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3建设工程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3.1全过程动态成本管控体系构建

精细化成本管理要求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控体系,在决策阶段,通过价值工程分析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采用BIM技术进行多方案比选,优化结构体系和材料选型。施工阶段实施动态成本核算,按月或按节点进行成本偏差分析,及时调整施工组织方案。竣工阶段完善成本数据库建设,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依据。这种全过程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成本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确保各阶段成本受控。同时建立成本与进度、质量的联动机制,通过多目标优化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3.2信息化技术深度集成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为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撑,基于BIM平台构建5D成本模型,实现工程量自动计算和造价实时更新。应用物联网技术对材料进出场、机械使用等进行智能监控,减少人为统计误差。利用大数据分析历史项目成本数据,建立各类工程指标的参考标准。开发移动端成本管理APP,实现现场数据即时采集和云端同步。通过ERP系统整合财务、采购、库存等模块,形成完整的成本控制闭环。这些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显著提升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3标准化与流程再造

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制定统一的成本科目编码规则,规范各类费用的归集口径。编制标准工序工料机消耗定额,为成本计划提供基准参照。优化审批流程,明确各类成本变更的权限和程序。建立标准化的成本分析报告模板,定期输出多维度的成本绩效指标。同时推进组织架构变革,设立专职成本管理部门,配备专业造价团队。通过标准化建设和流程再造,能够有效降低管理随意性,提高成本控制的规范性和效率。

3.4供应链协同与价值优化

将成本控制延伸至供应链各环节,构建协同优化的管理体系。在采购环节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推行战略合作和集中采购模式。实施精益物流管理,优化材料配送计划和仓储布局,降低运输和保管成本。推行机械化、装配化施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设计、施工、运维等多方参与的价值工程团队,从全生命周期角度优化成本投入。这种供应链协同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条块分割的局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从根本上提升成本控制水平。

3.5风险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

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通过构建成本敏感性分析模型,识别关键成本影响因素及其波动范围。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等技术评估潜在风险事件对项目总成本的影响程度,设置不同等级的风险预警阈值。建立定期成本复盘制度,分析偏差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形成PDCA管理闭环。同时保持成本计划的动态可调性,预留适当风险准备金,确保在材料价格波动、设计变更等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这种预警与调整机制能够增强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和适应性,有效防范超支风险,保障项目经济效益。

结束语

建设工程成本精细化管理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价值在于将管理颗粒度细化到每一个成本单元。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成本控制将实现从静态管理向动态智能管理的跃升。这种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需要企业转变管理思维,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净利.成本控制视角下饲料企业建设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中国饲料,2024,(10):124-127.

[2]蔡东华.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09):92-94.

[3]周叠峰.公路工程监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J].低碳世界,2023,13(01):126-128.

[4]金龙.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工程监理中的运用[J].大众标准化,2022,(07):103-105.

[5]李桂敏.精细化管理对降低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作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2):200-2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