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进度控制中的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风险识别;应对
正文
引言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扩大和技术复杂度提升,进度延误已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普遍问题。风险识别作为进度控制的首要环节,其难点不仅在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在于项目内部各参与方、各专业间的交互影响。供应链断裂、劳动力波动、审批延迟等风险因素往往相互交织,形成连锁反应。若仅依赖被动响应式管理,极易导致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失控。因此,需建立全生命周期风险监测机制,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形成分级分类的弹性应对体系,从而实现从危机处理到风险预防的范式转变。
1建设工程进度控制中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能够确保工程按期交付,避免因工期延误导致的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在大型复杂项目中,进度失控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材料供应中断、劳动力闲置、合同违约等,严重时甚至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此外,进度控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动态调整施工计划,提高机械、人力和材料的利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从业主角度而言,进度控制关系到投资回报周期,延误可能影响商业运营或政府项目的公共服务功能。对承包商而言,进度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现代工程管理强调精细化控制,借助BIM、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进度计划的动态监测与优化,从而提升整体施工效率。因此,加强进度控制不仅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也是建筑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建设工程进度控制中的风险识别
2.1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进度风险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面临的首要风险来自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如暴雨、台风或持续高温可能迫使施工中断,直接影响工期安排。此外,政策法规的临时调整,如环保要求提高或施工许可审批延迟,也会导致进度受阻。社会因素如周边居民投诉或交通管制,同样可能限制施工时间或作业范围。这些外部变量往往难以预测,若未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极易造成进度失控,增加项目整体风险。
2.2供应链与资源协调的潜在隐患
材料供应延迟或短缺是进度控制的常见风险,若供应商未能按时交付关键建材,或市场价格波动导致采购计划变更,施工流程可能被迫停滞。同时,机械设备故障或维护不足也会降低施工效率,而专业劳动力不足或频繁流动则可能影响关键工序的推进。资源调配不当不仅延误工期,还可能因赶工而牺牲质量,进一步加剧项目风险。
2.3设计与施工衔接的协同障碍
设计图纸错误或频繁变更是进度延误的重要诱因,若设计方与施工方沟通不畅,可能导致现场施工与图纸不符,被迫返工。此外,各专业分包单位协同不足,如土建与机电工程冲突未及时解决,也会拖慢整体进度。BIM技术虽能优化协同,但若应用不成熟或团队配合度低,仍可能因技术衔接问题影响施工效率。这类协同障碍凸显了跨阶段、跨专业整合的重要性。
3建设工程进度控制中的风险应对策略
3.1建立动态化进度监控体系
构建实时动态的进度监控机制是应对风险的核心策略,通过引入BIM、物联网和项目管理软件等技术手段,实现施工进度的可视化跟踪与数据采集。设置关键节点预警阈值,一旦发现实际进度偏离计划,系统自动触发警报并推送至管理层。同时采用挣值分析法量化进度偏差,精准识别延误环节。定期召开进度协调会,结合现场情况动态调整施工逻辑,确保资源调配与工序安排始终处于最优状态。这种闭环管理能显著提升风险响应速度,避免小问题积累成大延误。
3.2完善供应链弹性管理机制
针对材料设备供应风险,需建立多维度保障体系。重点推行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对关键建材设置备选供应商名录,实施战略合作协议锁定产能。推行JIT准时化采购模式的同时,对长周期进口设备建立安全库存缓冲。建立材料价格波动预警模型,运用期货套保等金融工具对冲涨价风险。设备管理方面严格执行预防性维护计划,关键施工机械配置备用机组。通过供应链全链条的弹性设计,确保资源供应与施工需求高度匹配。
3.3强化全过程协同管理能力
破解协同障碍需要重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实施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要求设计团队派驻现场代表,建立设计变更快速响应通道。推行总承包管理模式,由总包单位统筹各专业分包界面,采用BIM协同平台实现全专业模型整合与碰撞检测。制定标准化的工序交接验收制度,明确各专业工作面移交的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定期组织三维进度推演会,通过虚拟建造提前暴露施工冲突。这种全过程协同机制能有效降低返工率,保障工序紧密衔接。
3.4构建系统化应急响应预案
系统性的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风险的最后防线,建立分级分类的应急事件库,针对常见延误诱因制定标准化处置流程。设立专项应急小组,配置应急预算和备用资源池,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两小时内启动处置程序。重点完善天气预警响应机制,雨季施工提前规划室内作业面,高温季节调整作息时间。建立政府沟通快速通道,及时获取政策调整信息。通过情景模拟和应急演练,持续优化预案的可操作性,使项目团队具备化解突发风险的能力和信心。
3.5实施精细化进度计划编制
科学的进度计划编制是预防风险的重要基础,采用关键路径法和计划评审技术进行多方案比选,充分考虑工序间的逻辑关系和资源约束。在编制阶段引入风险管理思维,对高风险作业设置浮动时间缓冲,为关键线路预留合理裕度。运用BIM4D模拟技术验证进度计划的可行性,通过虚拟建造提前发现潜在冲突点。建立进度计划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实际进展定期滚动调整后续计划。这种精细化的计划管理能有效提升进度预测准确性,从源头降低失控风险。
结束语
建设工程进度风险管理的本质是通过结构化方法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可控变量。研究表明,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需兼具技术工具的精确性和管理体系的灵活性,既要依托BIM、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风险可视化,也要通过合同优化、协同机制等人文手段构建韧性组织。未来,随着智能预警系统和自适应调度算法的发展,进度风险管理将逐步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但核心仍在于对工程逻辑的深刻理解与多维度资源的动态整合。这一领域的持续探索,对提升建筑业整体效能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富.化工工程建设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02):237-239.
[2]赵炯博.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实例分析[J].北方建筑,2023,8(06):74-77.
[3]陈秀丽.现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探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10):85-87.
[4]马文鹏,谢龙飞.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分析[A]2022工程建设与管理桂林论坛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2.
[5]雷正义.道路工程建设中建设业主的进度控制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04):197-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