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正文
笔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以生为本,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以生为本,培养和发展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以生为本,强调体现对高中生的生命关怀。每一名高中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有着独特的兴趣、爱好、特长与需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到每一名高中生的成人成才,通过对每一名高中生的关怀和理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使每一名高中生都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生为本,强调重视高中生个体的核心价值。每一名高中生都有着独具个性的发展潜能和价值,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尊重高中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和发展高中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高中生的潜能和优势,使每一名高中生在自我擅长的领域中得到最适合最充分的成长和发展,自我实现个体核心价值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以生为本,强调满足高中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每一名高中生都有着自我的个性发展需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关注到每一名高中生全面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以每一名高中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导向,给高中生提供个性化的语文学习体验,创造个性化的学习发展机会,充分提升每一名高中生的综合素养。
二、全面发展,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必须以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高中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全面提升每一名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学科知识方面。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语文学科知识,需要高中生系统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语文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形成扎实的语文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不断拓展语文学科的知识面,有效实现语文学科知识的内化,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高中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语文知识的逻辑体系,不断强化提升高中生语文学习中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不断强化提升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学习能力方面。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语文学习能力,高中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中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实践将语文知识充分应用到解决语文实际问题中;高中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应用充分地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不断提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发展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思维品质方面。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是思维品质,高中学生在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高中生必须学会独立性、批判性与创新性思考。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培养高中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善于引发高中生多角度与多层面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充分使高中生形成独到的观点与见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高中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定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化培养和发展高中生的思维品质。语文教师要做到深度解读文本,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善于选择具有深度、广度和时代感的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散文、议论文等,确保文本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同时鼓励高中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如分析作者观点的形成依据、推断未明确表达的含义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道德修养方面。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面是道德修养,高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传承文化、塑造人格、培养道德情操的重要载体。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到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元素,选取富含道德教育意义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高中生分析人物性格、理解道德观念,如忠诚、仁爱、勇敢和诚信等,同时结合当代社会热点,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冲突与抉择,如责任感、同情心和公平正义等主题,充分使高中生在比较与反思中提升道德认知。语文教师要实施情境教学,增强高中生的情感体验,比如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道德情境的理解,促进道德情感的共鸣,再比如围绕课文中的道德议题组织讨论或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语文教师要做到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通过诗词歌赋、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孝道、礼仪、谦逊等,让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同时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当代社会现象相结合,引导高中生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网络文明、环境保护和公益活动等,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语文教师庶做到强化写作训练,提升高中生道德表达能力,鼓励高中生记录生活感悟,尤其是关于道德与伦理方面的思考,培养高中生自我反思和道德表达的能力,同时围绕道德主题设计作文题目,训练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道德论证能力,学会用清晰有力的语言阐述自己的道德观点。
审美素养方面。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审美素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良好审美素养是一项重要而深远的教育任务,这关系到高中生情感世界的丰富、人文精神的塑造以及审美情趣的提升。语文教师要做到精选文学作品,引导高中生深度阅读,比如选择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作为高中生的学习素材,这些作品蕴含丰富的审美元素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引领高中生跨越时空,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追求,同时选择涵盖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充分使高中生体验不同文学形式的美学魅力,拓宽审美视野。语文教师要做到强化审美感知,激发高中生审美情感,比如利用多媒体、音乐、图片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高中生仿佛置身作品之中,增强对作品情感的共鸣和审美体验。再比如鼓励高中生朗读优美段落,甚至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再现作品场景,使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激发审美情感。
参考文献:
[1]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166.
[2]李凤玲,蔡玉森.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9):97.
[3]郑新丽.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8):7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