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与对策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疫病防控;生物安全;重大动物疫病
正文
引言
近年来,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频发,给我国畜牧业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在春季,气温变化频繁,动物免疫力下降,疫病传播风险显著上升,成为全年动物防疫的关键时期。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承担着疫情监测、免疫接种、检疫监管、应急处置等多项职责,是构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压实各方责任,完善防控机制,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1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
1.1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疫情监测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环节,也是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关键手段。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应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依托村级防疫员、养殖场户、屠宰企业和无害化处理场等信息采集点,定期开展巡查和采样检测。特别是对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要加大监测频次和覆盖面,确保及时掌握疫病流行趋势。同时,要加强与上级动物疫控机构的信息对接,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预警响应能力。
1.2落实强制免疫计划
免疫接种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要按照国家和省级统一部署,组织落实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不留死角”。针对规模养殖场,要督促其建立程序化免疫制度;对于散养户,则要结合春秋两季集中免疫行动,组织开展入户注射,并做好补免工作,确保群体免疫密度达标。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先打后补”政策,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核查,确保免疫质量真实有效。
1.3强化检疫和调运监管
随着畜禽流通日益频繁,跨区域调运成为疫病传播的重要风险源。因此,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必须加强产地检疫、运输监管和市场查验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规范出具检疫证明,确保出栏畜禽健康合格。在主要交通干道和养殖密集区设立临时检查站,加大对运输车辆的查验力度,防止未经检疫或来自疫区的畜禽流入本地。同时,要加强对活禽交易市场、屠宰企业的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入场查验、台账登记和溯源追踪制度,防范疫病通过流通环节扩散。
1.4规范无害化处理流程
病死畜禽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为此,基层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推动建立完善的病死畜禽收集、转运和集中无害化处理体系。鼓励和支持建设区域性专业处理中心,推广高温化制、生物发酵等环保型处理工艺。同时,要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宣传教育,引导其自觉遵守无害化处理规定,杜绝随意丢弃、买卖病死畜禽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形成有效震慑。
1.5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动物疫情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基层畜牧兽医部门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疫病的应对流程和处置标准。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一线人员的实战操作能力和协同反应水平。同时,要储备必要的疫苗、消毒药品、防护装备等应急物资,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一旦发现疑似疫情,要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进行采样送检、封锁隔离和流行病学调查,依法依规科学处置,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对策分析
2.1压实动物疫病防控责任
春季是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逐级压实防控责任,明确各环节监管责任单位及其职责分工。要进一步健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安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加强动物防疫全链条监管,严格落实疫情处置、调运监管、溯源追踪和案件查处等工作,形成统一高效、协同联动的防控合力。各地应督促指导养殖、贩运、交易、屠宰等相关从业人员增强防疫意识,切实履行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提升动物防疫条件,完善设施设备。同时,要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推动落实动物疫病免疫、检测、清洗消毒等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各类疫情风险隐患。
2.2抓好关键防控措施落实
全面推进关键防控举措,深入开展“千百十”专项行动,持续强化对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重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力度。切实加强疫情排查与现场采样监测工作,动态掌握疫病传播趋势。严格执行疫情上报机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送监测数据,确保检测结果真实、报告内容准确。坚持质量优先原则,鼓励建设疫病净化场、无规定疫病小区和无疫区;对于已通过审核验收的无疫区域,要加大监管力度,持续巩固并拓展创建成果。强化对检疫、屠宰及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指导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依规落实防控要求,全面提升产业链条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开展样本采集与送检,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报告义务,贯彻“早、快、严、小”的处置方针,科学严谨地应对潜在风险。
2.3做好春季集中免疫工作
督促规模养殖单位严格落实全年程序化免疫计划,指导散养农户切实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及定期补充免疫,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现“应免尽免”,保障群体免疫抗体达到规定标准。稳步推进“先打后补”政策实施,加强对免疫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做到规模养殖场全覆盖。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及时汇总并上报集中免疫工作进展情况。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配强制免疫疫苗及牲畜标识等防疫物资,切实做好物资供应保障,确保免疫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2.4强化技术指导和宣传
通过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并结合新媒体平台、信息推送等多种形式,重点宣讲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疫病的防控要点,帮助养殖场户全面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持续跟踪舆情变化,及时核实并处理潜在风险,确保疫情信息和防控动态发布科学、规范。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防疫责任意识,倡导消费者选购经检疫合格的畜禽产品,有效控制人兽共患病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3总结
总之,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是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环节。面对当前动物疫病传播复杂多变的形势,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提升基层防疫体系的整体效能。未来,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任务将更加繁重。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疫病监测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动物防疫工作向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晶晶.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与防控对策[J].北方牧业,2024,(01):9.
[2]李建伟.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畜牧业,2022,(20):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