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职业教育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与重构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社会文化理论;校企联合;智慧课堂
正文
职业教育环节,出于学生升学就业的需求,学校必须收集社会以及企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行调整,以满足教学需要。社会文化理论作为研究个人与社会与文化之间联系的理论,就详细阐述了社会中的交流方式如何构建社会现实和个体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文化对个人的塑造作用。所以职业教育智慧课堂环境下,就需要结合社会文化理论的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及重构,保证教学在具备趣味性的同时,兼具教学效果,以保证教学水平的提升。文章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为社会文化理论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建议。
一、社会文化理论与职业教育智慧课堂概述
社会文化理论(Social Cultural Theory)是指一类探讨人类文化、社会行为及其交互方式的理论体系,主要强调文化、社会环境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的构建性、社会与个体的互动、语言的作用、情境学习和文化工具、集体文化与群体行为、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以及文化认同与权力结构等内容。社会文化理论有助于理解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类如何学习、互动、创造和进化。
职业教育智慧课堂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了教学、学习、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它通过数字化手段、互动设备以及智能化平台的应用,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体验,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智慧课堂的核心包括信息化教学、互动性、个性化学习、实时反馈与评估、跨平台整合、多媒体与沉浸式教学等内容。职业教学中,教学更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以优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此背景下,社会文化理论和教学需求相结合,要求教师结合个体与集体互动、语言等知识点,设计教学方案,以优化教学效果。
综上,职业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环节,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学生待人处事、社会关系以及如何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也成为教学的关键。教师需要结合社会文化伦理,将其内容融入教学设计中,并且结合智慧课堂中的技术,进行文化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以及信息融合等作业,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社会文化理论对职业教育智慧课堂的影响
职业教育智慧课堂结合智能技术开展教育活动。社会文化理论下,教学更强调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结合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对教学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实际来看,社会文化理论对职业教育智慧课堂的设计就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强化了互动式学习的推进
职业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结合专业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沟通平台等,强化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而在社会文化理论下,也强调学生在学习环节的合作交流。教学环节,教师在社会文化理论下开展智慧课堂,就可以有效推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期间,学生就能够通过交流,将自身信息接收者的身份转化为提供者,结合沟通、交流、反馈以及合作等,和其他同学以及教师等共同构建起一个知识体系。结合思维碰撞,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二)推动个性化教学的落实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生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体的独立性就成为教学的关键因素。结合智慧课堂,教师就能够结合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等进行收集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并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强化了教学环境设计
职业教育重视学生技能,实践设计就较为重要。而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社会环境在学习中对学生的影响。智慧课堂设计环节,教师就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模拟职场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践,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社会文化理论中的“社会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社会互动来实现认知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结合智慧课堂中的远程教学设备,开展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所以社会文化理论背景下,学生就能够通过线上学习,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五)提升了教师水平
一方面,社会文化理论下,教师需要在教材知识之外向学生传递文化理论相关知识。智慧课堂设计中,教师就需要结合相关知识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师在此期间就需要不断学习社会文化理论,以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智慧课堂改变了教师职能,教师需要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需要结合智能技术,不断收集学生信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与不足,从而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社会文化理论下职业教育智慧课堂就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互动性、个性、实践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等内容,结合智能设备,设计多元教学策略,以优化教学的效果。所以结合社会文化理论,职业教育智慧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学生就业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文化理论融入职业教育智慧课堂的难点
将社会文化理论融入职业教育智慧课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际开展环节就还存在一些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难度较大,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社会背景、文化差异及互动影响,而职业教育更加注重技能的实操性和职场需求。这两者之间的融合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将社会文化视角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确保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认知和文化适应能力。
其次,教师的认知与能力不足,社会文化理论涉及到跨学科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教师不仅要具备这些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经验,能够将这些复杂的理论融入课堂设计与教学过程中。这要求教师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培训。
然后,课堂互动存在挑战,智慧课堂通常依赖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如在线教育平台、互动式学习工具等。然而,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的情感与文化背景很难通过纯粹的技术工具来完全替代。如何在智能化的环境中保持人文关怀和互动深度,是一大挑战。
此外,多元文化背景的处理较大,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入,然而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往往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对教学设计提出了高要求。如何设计适合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课程,同时避免文化冲突或偏见,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综上,这些难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会文化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融合,需要相关人员深入分析,在社会文化理论背景下,设计切实可行的智慧课堂教育模式
四、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职业教育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与重构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打造教、学、文、课相结合教学环境
社会文化理论主要研究个人与社会与文化的联系,就要求教师强化对学生的重视,将其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职业教育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结合数字化技术,收集专业的社会文化理论,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营造教学内容与社会文化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保证智慧课堂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实际设计环节,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借助智慧课堂的数字化技术,对教材相关的社会文化理论进行收集整理,转化为合适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传授。学生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教学的主体性,围绕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及作业模式,保证教学与学生的契合。智慧课堂方面,需要将社会文化理论作为研究重点,借助学习平台和技术工具,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在线学习以及实时反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强化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印象,方便学生及时发觉学习环节的难点并进行调整,保证教学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差异,强化教师支持
职业教育中,其生源多样化、诉求多元化,就导致其课堂教学存在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弱以及教师职业认同感低等问题。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职业教育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支持,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保证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需要,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指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教师在开展智慧课堂时,就需要结合数字化技术,开展线上沟通、情景模拟以及成绩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需求、兴趣以及风格进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文化背景以及学习进度等,选择合适的方式。也可以开展线上讨论活动,通过匿名等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估,然后进行意见的收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其他学生中的形象,方便学生及时调整。
(三)构建虚拟化平台
职业教育智慧课堂中,虚拟平台的设计十分必要,通过设计虚拟实验平台,可以根据不同学科未来发展需要,设计不同的工作场景,提前让学生借助平台体验工作环境,强化其适应能力。要求教师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起一个虚拟化的平台,并且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生营造合适的实践环境,提供个性化、精准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以生物药品制造流程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营造线上教育平台。然后上传视频、音频、文本等教学材料,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强化教学效果。设计环节,教师也需要和社会文化理论结合,了解岗位的需求,然后以岗位实践为基础,收集实践环节需要的全方位知识点,并进行有机整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声音、视频以及文本等材料为学生打造多感官的知识获取渠道,方便学生理解社会文化理论背景下的岗位要求。
(四)强化校企合作,增强教学实践
职业教育智慧课堂创新需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应基于校企合作的岗位和能力需求,按照专业课程知识、岗位政治素养以及未来发展期望等内容,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构与创新,保证教学模式满足企业的需求。
所以生物制药专业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以生物制药虚拟情境化教育平台为基础,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首先,教材设计环节,要求教师及时和企业联系,了解企业最新理论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保证教材的时效性与新颖性。其次,岗位环节,教师应结合企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了解生物制药企业的岗位需求,判断岗位的重要程度。然后根据这些需求,按照岗位重要性以及需求紧迫性,对课程进行增删,保证人才培养能够满足需要。职业环节,教师需要利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工作场景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职业模拟中体会不同的文化内容,培养其人际交流能力。
(五)创建活动环境,强化沟通交流
社会文化理论下,学习需要和其他同学以及教师等进行交流沟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认知,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以及思想意识的培养,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灰灰课堂,教师就需要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情境创建,设计技术实践应用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实践训练,以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以生物制药为例,教学环节,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且为其设计不同任务,让小组成员自己根据成员特点分配任务。学生就能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强化学生沟通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针对生物制药专业,教师可以和制药企业联系,了解制药流程以及制药规范,然后根据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虚拟技术对真实的职业环境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创建真实企业岗位环境,在该环境中进行练习,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为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还需要根据企业生产目标,为学生设计真实职场中的任务如(产品设计、营销策略、产品质量检查)等。学生可以结合线上沟通设备,和其他学生交流经验,通过思维之间的碰撞,了解其他学生的工作亮点以及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提升作业水平。也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及时解决自身的疑问。这样,学生就能结合智慧课堂,强化交流沟通,以提升学习水平。
(六)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智慧课堂中,教学内容不仅需要传授专业技能,还要让学生理解生物制药行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伦理问题、全球健康挑战、药物研发的文化差异等。教学环节,教师就需要设计问题教学情景,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生物制药的政策,教师可以设计“药物研发有什么伦理问题?如何平衡科技进步与人类福祉?”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期间,教师还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收集药物研发环节的真实案例,如全球疫苗分配、药品定价等,探讨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药品研发和生产过程的影响。让学生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了解各国药物研发的发展状况。为强化学生认知,教师也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中设计虚拟实验室或模拟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物制药场景中面对文化差异、伦理争议等实际问题,为学生营造道德困境。让学生在解答生物制药相关问题时,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社会文化层面。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文化理论的框架下,职业教育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与重构十分必要,需要教师在文化差异背景下对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与创新,保证教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文章结合社会文化理论,分析职业教育智慧课堂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构建虚拟平台以及强化校企合作等方法,在社会文化理论背景下为职业院校智慧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以保证职业教学和社会发展相契合。
参考文献:
[1]张振飞,范明英.应用型高校文化建设创新与实践[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03:231.
[2]曹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学设计[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5,(02):110-119+2.
[3]王筱薇倩,殷凤梅,施培蓓.基于“智慧课堂”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9):124+130.
[4]王燕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关键问题[C]//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聚焦——第七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论文集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359-368.
作者简介:陈静(1972.07--),女,汉族,浙江兰溪人,工学学士,本科学历,高级讲师,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方向:生物制药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