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县域维管束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县域;维管束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正文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获得了不错的成效。植物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未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旧离不开资源调查与分析的支持,能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准确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1 浏阳市县域的基本概述
浏阳市系湖南省长沙市辖县级市,地处湖南省东部罗霄山脉北段,国土总面积5006.32平方千米,浏阳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浏阳市境内发育有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三条主要水系,汇纳1300多条支流,总长约2200余千米。为摸清植物资源家底,掌握全市范围内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概况,建立数据库档案,加大物种资源保护力度,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开展了浏阳市县域维管束植物资源调查,依据不同季节,获取了春、夏、秋、冬四季调查数据。
2 浏阳市县域维管束植物资源调查情况
2.1 调查内容
调查摸清浏阳市域范围内维管束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其中重点物种(包括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文件中规定的野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调查发现的新种、新纪录种)详细查明其种群数量、分布、生境、生长状况、受威胁情况和保护现状等;一般物种以收集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摸清其种类、分布等。
2.2 调查方法
(1)历史资料收集
本次调查工作中,采取历史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收集浏阳市有关植被、植物区系方面公开出版的植物志书、学术论文和著述、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数据、自然保护地科考报告等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分析了解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及利用现状等[1]。
(2)调查区域区划
在系统分析市域内林草湿资源(主要为自然生态类型及自然植被类型)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将浏阳市行政辖区内的国土空间范围(不包括浏阳城区、镇区等人为干扰较强区域或主要植被类型为人工的区域)划分为4个植物调查区域,总面积4387.47平方公里,占全市市域总面积的87.64%。
(3)调查线路布设
依据浏阳市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的林地地类、起源、优势树种等,结合《湖南植被》(1990)、《湖南植被研究:植被类型、组成和分布格局》(2019)等关于植被类型的划分标准,经初步分析,整个浏阳市总共预设植物调查线路40+36+40+32=148条。实际调查中,对于调查区域内植被类群典型、特殊的地段适当增加调查线路并加大调查力度和频次。(见下表1)
表1 浏阳市植物调查区域植被类型和调查线路预设统计表(单位:公顷、条) | |||||
序号 | 植被类型 | 01ZD调查区域 | 02ZD调查区域 | 01调查区域 | 02调查区域 |
1 | 常绿针叶林 | 226.94 | 1391.81 | 158.46 | |
2 | 常绿阔叶林 | 14413.24 | 6704.74 | 11539.79 | 7546.44 |
3 | 落叶阔叶林 | 12643.73 | 2537.73 | 13972.96 | 6751.46 |
4 | 竹林 | 23400.38 | 4175.05 | 5593.11 | 11752.49 |
5 | 灌丛 | 2419.00 | 311.55 | 311.60 | |
6 | 草丛 | 46.14 | 60.33 | 225.89 | 288.66 |
7 | 水生植被 | 336.27 | 427.57 | 823.32 | 924.46 |
8 | 人工植被 | 21734.65 | 6226.97 | 82755.81 | 103485.39 |
9 | 植被类型合计 | 75220.35 | 20132.38 | 116614.23 | 131218.97 |
10 | 调查线路预设数量 | 40 | 36 | 40 | 32 |
备注:按照主要自然植被类群预设10条,小面积零散分布自然植被类群预设2条,群落结构简单的竹林类群2条,人工针叶林植被类群预设2条的标准,进行调查线路的预设。 |
(4)重点物种调查
在调查区域内沿调查线路进行调查过程中,一经发现某一重点物种,则将发现地设为目的物种的一个分布点,进行分布点编号。同时,进行目的物种所处生境调查,按要求逐项调查目的物种所处生境类型,植物群落名称、种类组成、郁闭度或盖度,地貌,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人为干扰方式与程度等,记载目的物种所处生境调查表等。调查方法选择及调查内容如下:
①实测法
该调查方法适用于分布区域狭窄、分布面积小、种群数量稀少而便于直接计数的目的物种或者其分布地点、范围和资源较清楚的目的物种。
调查时对出现的所有目的物种全部进行记录(直接计数),调查记载调查线路编号、分布点编号、目的物种的地理坐标、株数、树高、胸径、健康等级、人为干扰强度及幼树幼苗数量,其中胸径≥5cm的乔木、小乔木树种进行每木检尺,灌木树种及草本以丛或株为单位调查记载,详细填记目的物种调查记录表。
②样方法
该调查方法适用于成散生或团状分布,分布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目的物种。
调查前按照乔木树种、大灌木及藤本样方边长为20 m,样方面积为20×20 m2,灌木树种及高大草本样方边长为5 m,面积为5×5 m2,草本植物样方边长为1 m,面积为1×1 m2的要求进行主样方设置,并在主样方四个对角线方向上等距设置4个形状和大小与主样方相同的副样方。副样方仅调查目的物种的有或无的出现度,不计目的物种的数量。
调查时记载调查线路编号、分布点编号、主样方编号、主样方面积、副样方数、出现目的物种的副样方数,主样方内目的物种的地理坐标、分布格局、株数、树高、胸径、健康等级及幼树数量,其中胸径≥5cm的乔木、小乔木树种进行每木检尺,灌木树种及草本以丛或株为单位调查记载,详细填记目的物种调查记录表。
③样线(样带)法
该调查方法适用于分布区域已知、连片分布面积较大、呈条带状或线状分布的目的物种,以及分布于石灰岩、丹霞地貌等特殊生境的目的物种。
调查前按照森林类型的乔木样线(样带)长度不超过1km、样带宽度10m,灌丛类型的灌木样线(样带)长度不超过1km、样带宽度5m,草地、湿地类型的草本样线(样带)长度不超过0.5km、样带宽度2m的要求进行样线(样带)布设。样带主要用于目的物种数量计算。在样带中选择1~3个典型地段调查填记目的物种调查记录表。
调查时记载调查线路编号、分布点编号、样线(样带)编号、样线(样带)长度、样带宽度,样带内目的物种的分布格局、株数、树高、胸径、健康等级及幼树数量,其中胸径≥5cm的乔木、小乔木树种进行每木检尺,灌木树种及草本以丛或株为单位调查记载,详细填记目的物种调查记录表。
(5)一般物种调查
在调查区域内沿调查线路徒步行走开展一般物种调查。调查时随时记录沿途可视范围内见到的所有维管束植物,现场能识别的植物种类直接登记,记录沿线观察到的植物名称、俗名等信息,填写植物种类线路调查记录表,属于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填写调查记录表,拍摄植物及其生境照片,同时记录调查线路轨迹;不能现场识别的种类应采集标本,用于以后室内物种鉴定。针对同一条调查线路应在不同季节开展2次以上调查,最大限度地将可能出现的植物种类调查详尽。
2.3 调查结果
2.3.1 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
经调查统计,浏阳市共有维管束植物190科845属1874种,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6科65属157种,裸子植物6科17属25种,被子植物161科763属1692种,除去栽培植物,浏阳市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80科762属1708种。本次在各调查线路上实际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78科737属1500种,通过查阅学术论文和著述等文献资料记录的植物110科269属374种。所有维管束植物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8种,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野生植物30种,中国特有种478种,湖南特有种2种,湖南新纪录种7种,外来入侵种33种。
2.3.2植物调查线路完成情况
本次调查实际完成植物调查线路252条,为预设调查线路148条的1.7倍,其中在2个重点调查区域所在的26.79%市域国土面积中完成110条调查线路,在2个一般调查区域完成142条调查线路(详见下图1)。本次调查除对2个重点调查区域加大调查密度和频次外,在浏阳市西北部与长沙县、平江县交界处的龙华山,南部与醴陵市交界处的黄茅尖、仙人岭,西部的九溪洞、焦溪岭,中东部的大金山等一般调查区域内的资源较丰富地带,增补了大量调查线路。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调查线路较均匀地分布于市域范围内,覆盖了浏阳市境内各种自然植被类型以及不同的海拔段、坡位、坡向,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图1 浏阳市植物调查区域和调查线路分布图
2.3.3重点物种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在252条总调查线路中有123条调查线路上至少发现了1个重点物种的分布点,分布点总数241个(处),其中在2个重点调查区域110条中的64条调查线路上发现了39个重点物种的158个(处)分布点,在2个一般调查区域142条中的59条调查线路上发现了15个重点物种的83个(处)分布点。本次调查到重点物种45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湘妃水韭、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种(长柄石杉、亚太水蕨、穗花杉等),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卷柏、川桂、榉树、水青冈、光叶水青冈、青钱柳、厚皮香、长喙紫茎),湖南新纪录植物7种(武功山阴山荠、圆齿碎米荠、牯岭东俄芹、春榆、密花孩儿草、利川慈姑、小果草)(详见下图2)。本次重点植物物种调查主要采用实测法为主,样方法和样线法为辅,其中实测法调查到重点物种分布点239个(处)植株分布点位1021株(丛),样方法调查到重点物种闽楠分布点1个(处),群落面积1.5公顷,估测约600株,样线(带)法调查重点物种南方红豆杉分布点1个(处),估测约100株。
图2 浏阳市重点植物物种调查分布图
2.4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浏阳市共有维管束植物190科845属1874种,其中保护物种、珍稀物种、特有物种数量众多,在华东植物区中是植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是不可多得的生物基因库。浏阳市植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浏阳地貌类型及生境独特而多样。浏阳境内多样而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孕育了众多的珍稀保护物种和特有物种。市域境内的大围山、连云山、九岭山等区域是湘东分布面积最大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区之一,是保护和研究华东及华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2]。
(2)浏阳偏远山区面积大。浏阳市境内的大围山、连云山和九岭山三大山系占国土面积比例达40%,全市80%以上的动植物种类均分布在这些大山区中。由于山体地势陡峭且多为偏远山区,使得这些山区人烟罕至,山沟林密,森林植被破坏程度较低,保留了大量适合动物栖息的生境和植物繁衍生存的生态环境。
(3)浏阳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大。随着历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市生态环境逐渐好转,野生动植物越来越多,其中全市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自然保护地的严格管理基本杜绝了乱砍滥伐现象,自然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有了改善,珍稀动植物种群数量有了增加。
3 浏阳市县域维管束植物资源的保护策略
3.1 不断加大生态空间保护力度
植物资源的保护,应该注重生态空间保护。结合当前浏阳市境内的植物资源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落实到保护实践。一方面,科学编制《浏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出台《浏阳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全市80%以上的保护物种或种群在自然保护地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注重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获得群众力量的支持,更好地推进资源保护。
3.2 稳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从当前的植物资源现状分析,部分地区面临着一定的生态问题,需要积极推进修复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浏阳市境内维管束植物资源情况,提出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近三年,全市造林10.2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2万亩,碳汇林培育15.7万亩,科学修复浏阳河沿线湿地450亩。
3.3 织牢森林资源保护安全网
生态安全建设中,植物资源保护为重要的环节和措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应该加大保护的投入力度,推进各项保护工作。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浏阳市率先推行林长制,积极探索“一长三员一大队”等具有浏阳特色的林长制新模式、新举措。联合森林公安局,市场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持续开展“清风行动”“森林资源保护专项行动”“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3.4 持续做好资源数据的更新
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离不开数据信息的支持。为保障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落实,应该持续做好资源数据的更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县域维管束植物资源数据库,通过实地实况数据的动态上传,更新数据库的信息,满足多样化的资源保护工作需求。此外,还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不断强化数据利用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植物资源调查,掌握县域内的资源情况,可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质量开展。文中结合浏阳市县域维管束植物资源调查实践,分析了资源现状,提出了几点保护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冯丹,汪茜,胡涛等.嘉陵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特征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0,40(01):62-68.
[2]尹菡怿,申益春,琚青青等.海口羊山湿地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的调查[J].热带生物学报,2019,10(02):165-171.
[3]余佩琪.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J].南方农业,2019,13(12):174-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