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帅

120105198701165117

摘要

本文聚焦于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展开深入研究。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装配式机电安装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首先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了其在当前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接着详细探讨了模块化拼接技术的具体流程,包括构件的设计、制造、运输与现场拼接等环节。对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如拼接精度控制、构件连接稳定性等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表明,合理运用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机电安装工程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装配式机电安装;模块化拼接技术;建筑工业化;拼接精度;构件连接

正文


引言

在建筑行业不断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装配式建筑凭借其高效、环保、质量可控等诸多优势,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而机电安装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项目的交付效果。传统机电安装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现场作业环境复杂、质量不易把控等问题。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应运而生,它将机电安装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和模块化组装,然后运输至现场进行快速拼接,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概述

1.技术概念与特点

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是指将机电系统中的各类构件,如管道、电缆桥架、通风管道等,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格进行模块化设计与制造,在工厂完成预制加工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快速拼接组装的一种施工技术。该技术具有高度的标准化和集成化特点,能够实现构件的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模块化拼接减少了现场作业量,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有利于实现绿色施工。

2.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进,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装配式机电安装体系,技术成熟度较高。而在国内,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该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开始采用装配式机电安装,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也在不断完善。

3.技术应用优势

采用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由于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只需进行拼接作业,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提升施工效率。工厂化生产能够保证构件的质量精度,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机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该技术还能减少现场焊接、切割等湿作业,降低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改善作业环境。同时,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维护与拆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助力建筑行业向工业化、智能化、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

二、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流程

1.构件设计

构件设计是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的关键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机电系统的功能需求、建筑结构特点以及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采用先进的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对构件的尺寸、形状、连接方式等进行精确设计,确保构件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换性。要注重设计的标准化和系列化,以便实现构件的批量生产。

2.构件制造

构件制造在工厂内进行,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加工。原材料进场前须经严格检验,确保钢材、混凝土等符合国家规范与设计指标。生产过程中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通过数控机床、自动焊接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提升精度与效率。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对构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同时建立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记录每一道工序数据,确保构件品质可控、责任可查,全面提升预制构件的整体质量水平。

3.构件运输与现场拼接

构件制造完成后,采用专业的运输工具并配备减震装置,将其安全、高效地运输至施工现场。途中需固定牢靠,加设防雨、防撞保护,避免变形或损伤。到达现场后,按施工方案和编号顺序进行构件拼接。拼接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校准位置,确保拼接精度与连接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同步做好焊缝检测或螺栓紧固质量检查。加强现场管理,科学组织吊装、拼接工序,合理配置技术人员与机械资源,优化作业流程,提升拼接效率,保障施工进度与整体结构安全。

三、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1.拼接精度控制问题

在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过程中,拼接精度是影响机电系统运行性能的关键因素。由于构件在制造、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导致拼接时出现缝隙、错位等问题,进而引发应力集中、密封失效或振动噪声,影响系统安全与寿命。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构件设计和制造阶段采用高精度的加工工艺和检测设备,严格控制构件的尺寸精度,并引入三维建模与公差分析技术优化接口匹配。在现场拼接时,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定位装置,如激光跟踪仪、全站仪及智能调姿平台,对构件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

2.构件连接稳定性问题

构件连接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机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连接方式不当、连接材料质量不佳或安装工艺不规范,可能导致构件松动、脱落,甚至引发严重事故。为提高连接可靠性,应根据工况合理选用高强度螺栓、焊接、铆接或过盈配合等连接方式,并优先采用防腐、抗疲劳性能优良的材料。施工过程中须严格控制预紧力、焊接质量及装配精度,同时加强连接部位的无损检测与定期维护,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连接长期牢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完善问题

目前,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设计模数体系与接口匹配要求,导致工程在设计协调、施工衔接及质量验收过程中存在技术壁垒。为解决这一问题,亟需加快制定涵盖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明确构件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及连接节点处理等环节的技术参数与质量控制指标。同时,应强化标准的宣贯实施,组织专项培训和技术交流,提升设计、施工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增强全过程质量意识,推动装配式机电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结语

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作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对该技术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应用流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虽然目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标准规范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装配式机电安装构件模块化拼接技术将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实现绿色施工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我们应加大对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军.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质量控制方法与关键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25,47(07):1160-1164.

[2]廉恒智.装配式建筑中的机电工程模块化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25,51(07):147-14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