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优化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李佳

120222198311210623

摘要

随着全球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聚焦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优化,深入分析了当前施工节能管理存在的诸如节能技术应用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对节能技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及人员节能意识的提升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降低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绿色建筑工程节能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管理;优化策略;可持续发展

正文


引言

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其节能问题备受关注。绿色建筑工程的兴起为解决建筑能耗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而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则是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目标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节能措施执行不到位、节能技术应用不广泛等。因此,深入研究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一、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管理现状

1.节能技术应用情况

目前,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中,部分节能技术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例如,太阳能光伏技术在一些建筑的屋顶得到安装,用于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地源热泵技术也在一些项目中被采用,实现了建筑物的高效供热与制冷。然而,整体来看,节能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比较有限。许多施工企业对新型节能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不够,缺乏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先进的节能材料和设备,由于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大等原因,未能在施工中广泛推广。

2.管理体系建设状况

部分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节能管理体系,但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度存在差异。一些企业的节能管理体系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考核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节能管理职责不明确,导致节能措施难以有效落实。对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监测和分析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节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人员节能意识水平

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普遍有待提高。多数人对绿色建筑和节能理念缺乏系统认知,实际操作中常忽视能源节约。施工现场普遍存在设备长时间空转、照明昼夜不关、材料过度裁切与随意丢弃等问题,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施工管理人员也多将重点放在工期与质量上,节能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制度约束与考核机制,未能有效引导节能行为。同时,节能培训缺失,工人对节能技术和操作规范了解不足,进一步加剧能源滥用现象。此外,项目缺乏节能目标设定与监督反馈体系,导致节能措施难以落地。这些问题不仅增加施工成本,也加剧环境负担,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技术层面问题

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关键的节能技术仍依赖进口,增加了施工成本。节能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力较差。在绿色建筑施工中,各种节能技术需要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但目前施工企业在技术集成方面存在困难,无法充分发挥节能技术的整体优势。

2.管理层面问题

管理流程不够优化是一个突出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从材料采购、设备选型到施工组织等环节,缺乏系统化的节能管理机制。材料采购往往以成本为导向,忽视保温性能好、能耗低的绿色建材;设备选型未充分评估运行能效,高耗能设备长期使用;施工组织缺乏科学调度,工序交叉混乱,造成机械空转、电力浪费。同时,节能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多数项目仍依赖人工记录能耗数据,难以实现能源使用的动态监控、数据分析与智能调控,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能源浪费行为,严重影响了施工过程的整体能效水平提升。

3.人员层面问题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节能施工的标准和工艺掌握不足,难以准确理解设计意图,导致节能设备安装不到位、材料使用不合理等问题频发。企业对施工人员的节能培训投入有限,培训内容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操演练与案例分析,方式单一,未能结合不同岗位需求进行分层分类指导,致使培训效果不佳,施工人员节能意识薄弱,操作规范执行不到位。同时,施工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节能管理知识,对节能目标分解、过程监控和能耗评估等环节把控能力不足,缺少先进的管理工具和实践经验,难以有效组织和推进节能施工工作,制约了建筑节能整体成效的提升。

三、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管理优化策略

1.技术优化策略

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结合我国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进行本土化改良与创新。加强节能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区域性节能技术集成平台,统筹整合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储能系统,实现多能互补与高效协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广成熟适用技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开展常态化技能考核与认证,提升一线人员对新型节能工艺和材料的实际操作能力,确保节能措施落地见效。

2.管理优化策略

完善节能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节能职责,制定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与量化考核标准,强化责任落实。优化施工管理流程,在材料采购中优先选用绿色、高效节能产品;科学编排施工进度,避免交叉作业和设备空转,减少能源损耗。强化全过程能耗监测,运用智能仪表实时采集水、电、燃料等数据,建立动态更新的能源消耗数据库。依托信息化平台,集成数据分析与预警功能,推动节能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持续提升施工现场能源利用效率。

3.人员优化策略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节能培训,制定系统化、分层次的培训计划,结合工程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现场演示与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针对施工管理人员,定期组织节能管理专题培训,强化能耗监控、资源调配和工艺优化等管理能力。建立科学的节能考核与激励机制,将节能成效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对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方面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切实激发全体人员参与节能管理的主动性与责任感,推动绿色施工常态化、制度化发展。

结语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优化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当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管理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了技术应用、管理体系和人员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技术、管理和人员等方面的优化策略。在技术方面,要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力度;在管理方面,要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能源消耗监测;在人员方面,要加强节能培训,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这些优化策略的实施,有望提高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然而,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宫俪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与节能措施研究[J].中国厨卫,2025,24(05):7-9.

[2]吴宇浩.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管理[J].新材料·新装饰,2025,7(05):85-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