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杨立明

扶余市畜牧业发展促进中心131200

摘要

母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是指母畜生产结束后,12 h内胎衣不能全部从产道及时排出的一种产科疾病,发病率可达到60%左右,是母牛产科病中比较多发的一种临床症状.轻者导致母牛饮食降低,泌乳量下降,重症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导致母牛不孕症,或败血症等情况发生,甚至会直接造成母牛的死亡,近年来此病表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及时加以治疗.保证养牛生产的效益,本文对该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进行了介绍,病提出了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措施,希望同广大养牛技术人员共同商榷。


关键词

母牛;发生胎衣不下;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

正文


一、发生原因

(一)营养不平衡

妊娠期的母牛往往更加均衡、充足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微生物、矿物质等,以满足其机体的需要。但是部分养殖户在饲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妊娠期母牛进行特殊关照,依旧按照之前的饲养方式为它们提供营养物质,如此便会造成母牛机体摄入不足,这样在母牛生产时子宫就会出现无力收缩的情况,从而影响胎衣的正常排出。

(二)养殖条件差

如果养殖条件比较差,很可能会造成母牛发生胎衣不下。简单来讲,如果在饲养母牛的过程中,其生存环境缺少光照、活动面积小、饲养密度大以及分娩环境脏乱,便会导致母牛子宫机能出现明显减退,这样将造成母牛在生产结束后无法正常排出胎衣,进而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

(三)饲料品质差

一般情况下,母牛饲养周期较长,而在不同阶段的饲养过程中,应该对饲料进行合理配比,同时要严格控制饲料的品质,这样才能避免母牛出现过肥或过瘦的情况,保证其生产顺利。但在实际的饲养中,部分养殖户对饲料品质没有进行严格控制,并且未能结合母牛生长的各个阶段对其饲料配比进行调整,最终导致母牛体况不佳,从而发生胎衣不下。

(四)其他因素

倘若母牛本身就患有疾病,如慢性的子宫内膜炎,也会导致其出现胎衣不下的情况发生。此外,部分母牛在妊娠期胎水超过正常值,或者子宫及产道有损伤的情况,会使得子宫无法有效收缩,同样会引发胎衣不下[1]

二、临床症状

(一)部分胎衣不下

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部分胎衣不下指的是母牛生产结束后,有一部分胎衣没有被及时排出,仍然残留在子宫之中,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子宫颈延迟闭合或子宫炎,另外由于机体对胎衣腐败分解产物的吸收,可能致使母牛出现全身性反应。正常情况下,残留在母牛体内的部分胎衣会在1~5天左右出现分解腐化的情况,随后被排到子宫之外,此时可以观察到母牛阴部会有胎衣碎块流出以及红褐色的黏液,同时伴有恶臭味。由于多数母牛具有很强的耐受性,所以一般不会有显著的全身性症状,如此便会被养殖户所忽视。病牛初期通常出现的临床症状为举尾、责以及拱背等,在胎衣腐败产物被机体完全吸收后,则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同时伴有食欲减退或废绝,之后便会引起乳房炎,使得母牛泌乳量减少。假如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可能会直接造成母牛死亡。

(二)全部胎衣不下

在母牛生产结束后,胎衣没有被排出一点,全部都被滞留在母牛子宫或阴道内,这就被称之为全部胎衣不下,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部可以看到一小部分的胎衣,呈现红色、灰红色或者灰褐色的绳索状,并伴有腥臭味。

三、治疗方法

当前针对母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药物治疗,二是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又包括了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两种。对此,笔者将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药物治疗

第一,西药治疗。西药治疗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促进子宫收缩。可以在母牛分娩结束后,为其注射麦角新碱,这样可以帮助其顺利排出胎衣。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采用这种治疗方法,比如胎衣不下是因为胎盘粘连造成的,注射麦角新碱就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此外,注射麦角新碱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药物用量,一般注射量为3~5mg左右即可。另外,在母牛分娩的时候,可以用容器对其羊水进行收集,然后在分娩结束后进行灌服,这样也能助力胎衣排出。通常灌服量为300~500ml。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西药促进母体胎盘分离和溶解。对此,可以给母牛注射双氧水,这样便可促进母体胎盘分离和溶解。但是注射时要向母牛的子宫进行注射。除此以外,也可以将双氧水替换为高渗盐水,这样可以通过提高渗透压促进母体胎盘的分离,从而使母牛可以顺利排出胎衣。

第二,中药治疗。选择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有两种方法:第一,取当归45g、党参60g、茯苓50g、熟地黄45g、白芍45g、桃仁30g、红花30g等,将其碾成粉末状后加入适量的开水和红糖,充分混合之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次,一般使用3~4天就可以起效。第二,取桃仁、乳香、红花等20g,川芎、当归60g,五灵脂10g,将其煎煮之后给病牛进行灌服,每天1次,使用3~5天即可起效。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一种见效快的治疗方法,且操作简单,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是为了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明确手术剥离的原则。在手术治疗中,一般就是将未排出的胎衣进行直接剥离,但要注意的是,剥离中对于较难剥离的胎衣不能进行强行剥离,并且要做到快、轻、净。其中快指的是整个手术剥离时间不能过长,最好控制在20分钟之内;轻则是要确保操作轻巧,否则可能对母牛子宫造成损伤;净是要求手术剥离操作环境无菌,并且要尽可能剥离干净。必须强调的是,对于患有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病牛是不能采取手术剥离的治疗方法。其次,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手术剥离的治疗效果,在此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操作人员要穿戴长靴、橡胶围裙,并且要对其进行全面消毒;对母牛阴部及其周边进行仔细清洗,随后进行常规消毒工作;对病牛尾根用绷带进行包裹,然后将其拉至一侧予以固定。再次,明确剥离方法。在兽医要将胎儿胎盘的边缘用手指轻轻捏住,最好使用拇指和食指,然后慢慢将其从母体胎盘撕开,接着将食指伸入到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缓慢将其分开。最后,结束剥离后要做好护理工作,先要将子宫内的腐化液体进行清除,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予以冲洗,接着肌肉注射400IU青霉素钠、200IU链霉素[2]

四、预防方法

(一)做好产前准备

产前准备工作如果不到位,母牛在生产结束后极有可能发生胎衣不下的情况。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减少胎衣不下的出现,在母牛生产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对产房进行仔细清理和消毒,同时根据生产需要准备好相关的一些用具,比如收集羊水需要的容器、助产器械等。其次,要对母牛产前状态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其发病。[3]

(二)加强饲养管理

基于对母牛胎衣不下发生原因的分析可知,饲养管理不到位是引起母牛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没有严格控制饲料品质、做好营养搭配等。因此,为了预防母牛胎衣不下,养殖人员应当加强对母牛的饲养管理,具体可以从保证饲料品质、控制营养均衡等方面着手。除此以外,在母牛产后要主要对其状态进行观察,尤其是人工授精产仔的母牛,在产后容易出现一些异常症状,如果发现要及时寻求兽医帮助。

结束语:母牛在生产结束后如果没有及时将胎衣排出,将会引发相关的产科疾病,如泌乳量下降、不孕症、子宫内膜炎等,甚至会造成母牛死亡。因此,为了提高养牛生产效益,相关从业者需要对母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能够根据相应的临床症状提出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方法,从而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母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J].现代畜牧科技,2021(06):97-98.

[2]古丽扎特·黑沙.母牛胎衣不下的原因、症状、综合治疗及预防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0(07):139-140.

[3]王仕东.母牛胎衣不下的预防治疗[J].云南农业,2020-05-0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