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会展场馆运营模式研究——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为例
摘要
关键词
会展场馆;会展运营;SWOT
正文
一、绪论
2021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展览界齐心协力面对挑战,努力克服不利影响。根据《2021年中国展览经济报告》全国共有展览场馆291座,正在建设的场馆共24座,在建场馆中多数场馆属于大型会展场馆,长沙是中国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共有四大会展中心,其中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室内使用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是中国中部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会展中心之一。
二、文献综述
会展场馆经营的好坏对会展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对场馆经营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场馆存在问题研究场馆经营模式例如胡晓蕾[]针对我国场馆运营中会展场馆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责权利关系不够明确的问题提出场馆运营需要引入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运作机制以及政府对场馆管理必须进行职能转变等建议。另一方面是以场馆绩效的角度去挖掘和利用场馆资源完成运营目标,使得场馆的功能和效益能够充分发挥是场馆成败的关键。张以琼[]用平衡计分卡对场馆经营指标进行分析指标包括客户指标、财务指标、流程指标、和成长指标更好的衡量场馆运营效率。周薇薇[]在明确场馆运营目标的前提下构建了场馆运营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绩效评价必须考虑到公益性目标与经营性目标之间的平衡。
三、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发展SWOT分析
优势分析(S)
(1)区位优势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长沙市东南部,地处高铁会展新城片区,紧临京珠、沪昆、长株、岳汝、绕城等高速公路,与京港、高铁交汇的长沙高铁南站隔岸相望,距离不到2公里;3小时通勤圈轻松抵达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圈内的重要城市;通场高速以及磁悬浮列车与长沙黄花机场相连,距离仅15公里。
(2)面积优势
与长沙其他会展中心相比,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最大,总展览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会议室、洽谈室共148间,可提供室内标准展位约6000个,室外展览面积约10万平方米。硬件上可承接国内外各式专业巡回展,场地面积充足。
(3)物流优势
展馆配备专属停车场,小轿车停车位约4200个 大货车停车位约550个。乘坐大巴、出租车、地铁等通勤交通 工具到达的展商和观众可通过中心北侧和南侧的入口集集散广场进入登录厅。自驾车可由1号门、3号门进入地下室,从地下室通过自动扶梯上到入口广场进入登录厅的一层门厅。
劣势分析(W)
(1)大型会展场馆利用率低
根据2019年全国数据显示,全国仅有包括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四座大型会展场馆利用率在60%以上,2020年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场馆利用率更是持续降低。且会展场馆更依赖于本地的企业与居民,选择小型场馆更能减少展会成本。其次巡回展的数量不如小型展会,主办方大多会优先考虑小型会展场馆。
(2)场馆闲置率增高
大型会展场馆的闲置率增高首先是受到近年疫情影响,举办展会风险极高且人力物力成本比往年增添许多。且电商平台经营模式逐渐多样化包括B2B、B2C、C2B、C2C等,疫情的影响加速了线上平台技术的开发,原本线下会展也开通线上+线下模式或者直接转成线上模式运营。这些都使大型会展场馆运营困难,闲置率增高。
(3)缺少场馆管理人才
新冠疫情对于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度大幅度下降,在此大背景下,会展业的从业人员由于无会可办,一方面自身的工资得不到保障,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方面由于会展行业举办形式的限制,许多从业人员对于会展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更多影响其自身未来的发展规划,其他的需求也无法得到保证,造成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的流失。
机会分析(O)
(1)政策动力
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会展政策鼓励来鼓励会展业的发展。2018年长沙市政府出台长沙市政府出台《长沙市会展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长沙市出台三年计划中提出,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长沙作为中部地区核心城市、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强省会战略形成政策优势,为长沙会展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2)与产业配合发展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是长沙使用面积最大的会展场馆,因此在承办大型巡回展与大型专业展会中占据优势。在农业方面,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20届,历届农博会的成功举办,大范围地扩大了农博会的活力、魅力、影响力。2019年,第二十一届湖南农博会以“绿色与品牌交流与合作”为主题,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传播环境下,搭建“政策解读、引领展示、信息发布、产销对接、产业融合、品牌孵化、对外合作”七大平台,集中展示中部五省和湖南农业的发展成就、特色品牌、优质产品。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承办农博会不仅能扩大场馆名气并且农博会的成交额也能带给场馆可观的收入。
威胁分析(T)
场馆经营首先是受到线上模式的冲击,短视频、直播、网络推送等模式的完善会对会展场馆经营造成冲击。另外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主要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属于准公共物品,政府的介入时间与介入模式很有可能影响场馆原本的经营计划。
四、大型会展场馆经营建议
(1)政府优化会展营商环境
一是建立通畅的信息系统。可通过组建局域网、搭建信息总台-分台等方式建立保证对外、对内信息的及时采集和6省同时同步接收。二是建立有效的协调、监督、执行机制。成立协调行动、监督合约履行、执行惩罚的管理组织。该组织可由政府代表及企业代表组成,性质类似于行业协会,其日常职能除了控制合约的具体履行外,还包括调解矛盾、给各省会展业发展提供相应建议学习国内外会展管理及营销经验。
(2)强化会展政策支持
继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科学规划会展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会展项目绩效评估制度,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功能,引导会展项目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设立会展业引导基金,鼓励金融、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会展企业的资金支持,积极探索会展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融资方式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加大对会展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大型会展企业挂牌上市。加强市直部门和区县(市)园区会展扶持政策的协调,突出产业、会展与城市的融合,建立定位明晰、管理优化,放大财政资金效应的会展政策体系。
(3)场馆开创新的运营模式
在疫情发生后,“线上+线下”的双线会展经营模式成为当今会展业的主流,线上会展不仅适应疫情防控的需要,而且极大的降低了会展举办的各种成本,还可以吸引国内外专业人士参与其中,依托高新科技,线上参展逐渐成为人们参与会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双线”会展的新型模式可以使会展企业更加完善地统计数据,最大程度地为参展商提供较为完善的客户群信息的需求。
(4)加快会展人才的培养
首先政府需要引导高校设置增加会展专业,鼓励校企共建会展教育实践基地,其次是要加强场馆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与专业能力,培养一批会策划、善经营、懂管理的会展高级管理人才和掌握会展技能、精通市场营销、熟悉服务标准的会展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