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电线槽常规设计结构及布置方式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丁豪 、倪守隆、刘力铭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111

摘要

为车动车组辆配线提供走线路径及对线缆进行固定、防护需在车辆上设置布线用电线槽,本文介绍了动车组配线用电线槽的常规设计结构,并结合相关布线要求对电线槽的布置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给出了动车组电线槽设计的注意事项及合理建议。


关键词

车辆配线、线槽设计、布置方式,设计建议

正文


0  引言

动车组能够快速安全的可靠运行离不开其内部复杂的“神经网络”,那么说到电力动车组就不得不说起电力动车组的配线,因为合理的规范的配线是保证动车组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本文所谈到的电线槽就是这个复杂系统工程中的起着重要作用的结构部件。

1  电线槽的作用

动车组电线槽的设置目的是为配线提供走线路径及对线缆进行固定、防护。它也是一种梳理线束的装置,使得车辆的配线更规范,线槽对线缆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为机械防护及电磁防护,机械防护主要表现为防止线缆因外部因素致使线缆外皮的损伤,电磁防护表现为减少线槽内不同类型线缆间的电磁串扰影响。同时线槽的设计结构应考虑对槽内线缆的检查或增减。所以线槽一般设计为金属材质的长槽体状结构 并设置扎线孔及进出线孔。

2  电线槽的结构

电线槽本身结构包括线槽体、线槽盖、固定座、接地座、连接法兰。

图片4.png 

1 典型电线槽结构图

1)线槽体。电线槽保护和疏导电缆从车辆的一处到另一处或从一个设备至另一个设备,使其不受配坏。线槽槽体空腔一般设计时定为比线槽内所需穿电缆综合截面积的大30%左右。

2)线槽盖。线槽盖与线槽体配合良好,提高线槽对其内线缆的防护作用。

3)安装座。安装座主要起着支撑或悬挂电线槽的作用即便于线槽与车辆接口的安装。

4)接地座。其屏蔽防护作用的电线槽,线槽体及线槽盖均设置接地座,以便于线槽与车体(地点)的连接。

5)连接法兰。受制造工装或为减少制造成本,一般单个线槽的长度不会过长,为保证线槽的整体防护性能,所以往往需多个线槽组装一起,需设置连接法兰结构。

电线槽布置原则及要求

1)电线槽布置原则。依据车辆电气配线技术要求并结合相关车辆布线标准,合理设置电线槽的安装位置,保障线缆的固定安全、可靠,满足车辆电气系统的配线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小不同线缆间的信号干扰,使车辆的配线从功能上和物理走向上更合理化,同时兼顾配线施工的方便性。

2)电线槽布置基本要求。确定线管线槽断面时应进行容量计算,布线容量应符合TB/T 1759规定。电线槽宜设计为车下预组成模块结构,方便车辆布线施工。电线槽设计结构中安装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GB/T 34571的规定限值。隐藏式电线槽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每根电线槽的转弯角度不宜多于2个。电线槽基于其屏蔽体的主要功能进行选材:电场屏蔽体宜采用低电阻材料(如铜、铝)制成;磁场屏蔽体宜采用高导磁材料(如钢)制成;对高频和低频电磁场均要求良好的屏蔽效果时,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组成多层屏蔽体。

电线槽布置方式

1)车内中部电线槽布置。根据车辆电气设备布置及布线路径最短化、规范化需求,一般在车辆的两侧布置线槽,两侧宜采用镜像或对称的方式布置。线槽内设置隔舱,交流、直流、信号、网络等不同线缆宜分开布置以减少线缆之间的电磁串扰。无法设置为多隔舱结构时,线槽内部不同种类的电缆外包覆屏蔽网管,或设置分体式线槽对不同种类线缆进行分别布置。电线槽采用分段形式,端部设置接地座以便与相邻线槽等电位连接,每段线槽长度不大于6m

2)车内端部电线槽布置。在车内端部一、二位侧及横跨方向布置线槽,无法布置线槽结构时应采用线管或线架布线。端部线管线槽、线架宜与内装结构融合设计,如在内装结构上设置布线暗槽、线管、线架。

3)地板夹层中电线槽布置。地板夹层中线管线槽布置应遵循最少原则,即尽量减少地板夹层走线,同时须考虑检查检修的可行性、方便性。地板夹层中电线槽宜设计为可拆卸安装结构,并需考虑防水或排水设计结构,避免存水隐患。线槽上线口位置的选择应方便后期对其检查操作,上线管端口应高于内装地板面以便防水处理。

4)车下中部电线槽布置。车下中部布置高压线槽和低压线槽。高压线槽敷设主回路、辅助电路电缆;低压线槽敷设控制电路及网络用电缆。高低压电缆分开敷设;线槽内设置不同隔舱,减少电缆之间的电磁干扰。中部线槽采用分段的形式,每段线槽长度不应超过4.5 m

5)车下端部电线槽布置。

端部线槽受空间影响无法设置为多隔舱结构时,线槽内部不同种类的电缆外包覆屏蔽网管。端部线槽应避让转向架限制区,线槽安装座应避开车轮上方。有防护板时,线槽与防护板应该留出一定间隙。端部电线槽沿车体横向布置时,应避让纵线槽,与纵向线槽分层布置。

5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动车组车辆上电线槽的典型设计结构,根据相关布线标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车辆上的布置原则及各区域的布置方式,为动车组电线槽的设计及布置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资料

[1]   王文斌,林忠钦,李 奇等. 机械设计手册[M] 第6卷.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张庆,陈刚.浅谈动车组车下线槽布线及配线防护与应用.装备维修技术,2020年第5期.

[3]   白欣玉.高速动车组列车电气布线方案优化研究.百科论坛,2020年第2期.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