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博物馆关于文化创意产品适性转化、元素提取、产品制作的综述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俞志鹏

阿拉善博物馆 内蒙古阿拉善7503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阿拉善博物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坚持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目标,在文创产品推广、开发等方面,不断进行着尝试与探索。自2017年起,通过连续举办五届“创意·阿拉善”阿拉善盟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累计参赛作品663个系列1700余件,设立“苍天般的礼物”文创体验厅,合作推出近6大系列200余种文创产品。精心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加强合作等方式,以丰富不同类别文创产品为着重点,逐步形成高中低端文创产品线,不断满足游客、观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让消费者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拓展和延伸了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和服务功能,提高了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

一、适性转化

阿拉善博物馆近年来在文创适性转化工作上不断尝试,持续推进文创工作创新发展。一是坚持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传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促进文创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持续推进文创大赛优秀作品成果转化,不断为阿拉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注入新动能。二是结合馆内重大活动和展览,开展配套展览文创制作、拓片制作、瓷器手绘等活动,通过展览内容与文创产品和活动的创作及体验,充分展示文物蕴含故事性、艺术性、传承性,让文创贴近百姓生活。三是加强与相关行业、团队的合作,深入挖掘馆藏文物和阿拉善历史文化中的相关元素,赋予文化创意产品新的活力与内涵。积极筹措资金,尝试自主开发制作“吉祥岩画红包”“边塞诗明信片”“博物馆IP钥匙扣”“历史文化手账本”等文创产品。

“边塞诗明信片”为例:

1.前期策划

边塞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有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有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有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还有惊叹描摹塞外边疆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阿拉善博物馆在2018年精心打造了《大漠胡杨·北疆热土-阿拉善通史展并在其中利用多媒体营造出“大漠情怀·边塞诗城”场景,在此过程中,邀约林帝浣老师为边塞诗配图。

林帝浣人称“小林老师”,代表著作有《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初相遇·若重逢》、《等一朵花开》、《时光映画》、《我想给你拍张照》、《诗经绘》、《遇见新疆》、《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等。

在林帝浣创作的加持下,边塞诗图文就有了IP属性,即知识产权。利用林帝浣的画作和庞大的边塞诗书体系,可对“边塞诗”这个IP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也有助于挖掘推广阿拉善历史文化,打造阿拉善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根据林帝浣边塞诗画作和配诗的特点,阿拉善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前期策划,挑选明信片、丝巾、拼图、鼠标垫等品类制作文创效果图,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从观众需求、文化价值、宣传推广等角度,最终选定明信片作为边塞诗的首个文创衍生品类。

2.设计选材

边塞诗明信片一套共有七张,正面为画作与诗书精心排版设计,分别是《使至塞上》《出塞诗》《送韦评事》《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节选)》《送人从军》《咏史诗·居延》《送李骑曹》。背面为明信片的各个要素,左侧配有边塞诗文字说明,右下侧为阿拉善博物馆馆标、地址和二维码等相关信息。

明信片印刷制作用纸经过多种样纸比对,选定珍珠白特种铜版纸,画面颜色清晰,还原度高,纸质厚实,表面有亮光有助于提升边塞诗展示效果。

明信片包装选用半透明硫酸纸信封,正面为金色印刷福字,提升了外包装的设计感和档次。背面使用红色丝带和彩色小支花叶,使用博物馆徽章将红色蜡烛印泥封印。

从明信片设计排版、纸质选择、封面包装无一不倾入着工作人员的心血,观众对此款文创产品赞赏有加,人气颇高。

 图片1.png

 

(上图为“边塞诗明信片”)

 

二、元素提取

文化创意元素提取工作是文创工作核心要素之一,阿拉善博物馆近年来不断提高文创工作水平,开拓文创产品研发思路,改进文创礼品研发理念。

一是通过举办“创意·阿拉善”阿拉善盟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大赛设计参考元素,加强阿拉善历史文化元素宣传推广,吸引全国文创企业、研发队伍和优秀设计师参与,不断提高文创元素提取和设计水平。

“创意·阿拉善”阿拉善盟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分为产品组和设计组两个组别,产品组主要为已量产并上市销售的文创产品,设计组主要为未量产、未上市销售的文创设计作品。历届大赛参赛作品中不乏优秀参赛作品,但第五届大赛为历届大赛参赛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届大赛,优秀作品不胜枚举,以下主要介绍“创意·阿拉善”阿拉善盟第五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具有阿拉善文化历史元素的代表性参赛作品,分别为产品组二等奖《阿拉善1980》、优秀奖《亮丽内蒙古地图尺》;设计组二等奖《吉祥阿拉善》、优秀奖《驼音》

大赛产品组二等奖作品《阿拉善1980》为已上市酒类产品,价格分三个档次,深受阿拉善当地群众喜爱。酒盒设计采用阿拉善左旗地标性建筑骆驼雕像,同时加入阿拉善岩画元素,搭配专业设计的字体,整体包装简约大气,具有明显的阿拉善文化特色。酒瓶设计与酒盒相匹配,分别采用时下流行的中国红与马尔斯绿及象牙白。瓶身上彩为烤花工艺,线条简约大气,在视觉上给人高贵稳重之感。

图片2.png

(上图为《阿拉善1980》)

 

大赛产品组优秀奖作品《亮丽内蒙古地图尺》也深受观众和消费者喜爱。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公里,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高原四部分。在铜尺上把内蒙古自治区由东到西特有的地理环境,地貌特征和人文景观以剪影的方式呈现出来。将内蒙古自治区的十二个盟市所辖面积等比例缩放,以数轴的方式绘制在地图尺上。结合这两种方式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不同盟市的面积大小和地貌特征。

地图尺用这样的造型特征配合尺子的使用功能,可以隐喻出使用者在用尺子丈量世界,一尺观天下的深刻韵味。对学生使用人群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而且对于宣传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等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图片3.png

(上图为《亮丽内蒙古地图尺》)

 

设计组二等奖作品《吉祥阿拉善》采用时尚插画的绘制手法,以丝巾及其他延展文创产品作为图案载体,描绘了夕阳下马背民族逐水草而居,游牧辽阔草原的生活景象。骑马弯弓的勇士、纵横驰骋的骏马、成群结队的羊群、夕阳余晖下的蒙古包,伴随着悠扬的蒙古长调,如诗般浪漫,如画般美丽……正应了诗句:“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诗月明”。

   作品通过上述描绘旨在表达出阿拉善人民通过驰而不息的艰苦奋斗,把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作品适合数码印花工艺,可以选用在多种材质产品上,如:面料、纸媒、木质、金属等。搭配家居环境进行整体配套设计。

 图片4.png

(上图为《吉祥阿拉善》)

 

大赛设计组优秀奖作品《驼音》是优秀奖中的代表性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旅行观念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阿拉善地区的旅游文创产品也必将作出改变,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款音响是以阿拉善地区的驼文化为灵感,将骆驼形态通过仿生设计的方法抽象,与当地蒙古族传统服饰图案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创意理念的产品。主要框架是将木材与金属镶嵌,构成大漠中骆驼卧倒休息的形态,使用蒙古族花纹图案进行装饰,使其内容更丰富。驼峰以黑色塑料为材质,驼峰顶部民族图案采用非金属电镀工艺,从而形成木材与金属材质的强烈对比,增强产品的质感。

图片5.png

(上图为《驼音》)

 

 

二是设立“苍天般的礼物”文创体验厅,合作推出近6大系列200余种文创产品将阿拉善历史文化元素和文创产品创意融合,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利用馆内美术设计专业人员积极开展文创礼品研发工作。前期进行元素提取设计工作,通过形态转换法、纹饰转化法、色彩转化法等多种设计技法创作一批具有馆藏文物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通过积极参加自治区内文创大赛,不断积累经验,文创礼品自主研发工作得到充足发展,满足消费者更多地选择。

 

三、产品制作

阿拉善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与营销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但对于文创产业发展的要求来说,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一是文创大赛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部分优秀的获奖作品生产制作成本高、容错率低,生产即积压,难以得到市场推广与应用。二是营销环境、营销渠道等方面都存在发展不足的现状,不具备可持续竞争的优势。同时,在销售方面受旅游淡旺季和观众量的影响较大,对于参观量小的博物馆,潜在文创购买人群更少,文创消费市场不足以支撑文创产品销售再生产。三是受条件限制,对市场掌握不够准确,不能全面了解不同群体的购买需求,也无法及时满足社会公众的更多需要。四是博物馆为一类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每年核拨的免费开放补助经费基本只能支撑日常运行,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以投入。同时,也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持

因文创产品研发制作缺乏经费,博物馆只能尝试制作生产一些开发成本小,不需要开发模具的低成本文创产品,生产数量大幅减少,严重限制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水平。经费不断压缩,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