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旅融合视角下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文旅融合;文化旅游产业;产业发展
正文
丰富的特色乡村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使得沧州市成为了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沧州市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传承着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传统。这些乡村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民间工艺品、丰富多样的民俗节庆等,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此外,沧州市的民风民俗也别具特色,如吴桥杂技、泊头地秧歌等民俗表演,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沧州市的旅游资源,也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视觉盛宴。
一、文旅融合概念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文旅融合的框架下,文化与旅游这两大产业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目标。
文旅融合概念的核心在于将文化与旅游紧密联系起来,以文化为引领,以旅游为载体,实现双方的互动与协同。文旅融合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文化与旅游两个产业放在一起,更强调的是二者在融合过程中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文化作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为旅游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体验;而旅游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展示机会。
在文旅融合的理念下,文化资源成为旅游的重要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旅游产业则成为文化传播和展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通过文旅融合,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水平。最终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双赢,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提升。
二、国内外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国内外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在国内,岳庆英等学者将旅游定义为一种身心放松的活动,体现了人们对于休闲和观光的追求,突显了旅游的精神层面[1]。然而,陈鹏的研究指出,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缺乏规范管理的政策支持,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监管[2]。梁敏认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缺乏趣味化、多样化、体验式的活动内容,这导致了文旅价值的降低[3]。施志艳等人提出了企业利用大数据信息系统和门户网站的联动,结合地区性主题文化活动或节假日,丰富旅游文化主题宣传的手段[4]。
在国外,Cheng R等学者强调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认为举办文化活动可以提升旅游品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5]。Chengcai T等人则提出了利用乡土文化来创造乡村的乡愁文化符号,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和新的业态,赋能乡村文旅游的发展[6]。因此,可以发现,国内外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各地区和国家都在不断探索创新的发展路径,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一)沧州市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历史文化遗产是沧州市最具吸引力的一部分。沧州铁狮子是一座历经千年的铸铁狮雕塑,代表了沧州古老的“铸造之乡”铸造艺术的神韵,成为了当地的象征性文物。此外,沧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献县汉墓群、泊头清真寺、海丰镇遗址、纪晓岚墓地、献县单桥、黄骅古贡枣园等七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
沧州市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惊叹。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华北明珠”,以其清澈的湖水、优美的湖景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此外,海兴小山火山遗迹、东光铁佛寺等自然景观也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自然观光体验。
民俗文化是沧州市另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吴桥县是世界著名的杂技之乡,以其悠久的杂技传统和精湛的表演艺术而闻名。每年举办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成为国际性的盛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参与和观赏。此外,“吴桥杂技大世界”作为国家级4A景区,也是游客前来体验沧州民俗文化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除了上述文化旅游资源外,沧州市还拥有一系列其他景点,如沧州清真北大寺、泰山行宫、武帝台、鄚州庙、盘古庙等,这些古迹文化遗址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观光体验。因此,沧州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融合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交流平台。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就发展现状而言,沧州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从历史文化遗产到自然风光,再到民俗风情,沧州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吴桥县作为杂技之乡,每年举办的国际杂技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沧州市的旅游亮点之一。此外,沧州市还有泊头清真寺、海丰镇遗址、白洋淀等著名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访。
然而,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第一,文化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不足。尽管沧州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各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第二,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不足。除了吴桥杂技等特色项目外,其他景点和产品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创新,难以吸引更多游客。第三,文旅融合发展不够深入。尽管提出了文旅融合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尚未得到有效落实,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协同发展仍然有待加强。第四,沧州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四、基于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一)提升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能力
沧州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机制,以充分释放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潜力。首要之务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这将有助于整合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信息和管理,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和互通。这一平台不仅可以提供游客全面的旅游信息,还能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沧州市还需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形成联合开发、共同营销的合作模式。通过与当地政府、文化机构、旅行社以及酒店等合作伙伴的紧密协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可以与当地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工作;与旅行社合作,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沧州的独特魅力。
(二)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
沧州市可以建立专门的创新基地或孵化器,为旅游企业提供创新孵化、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服务。这样的平台可以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激发创新活力,加速新产品的推广。并且,沧州市可以鼓励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行业合作,共同打造具有沧州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例如,联合当地的艺术家、手工艺人、文化传承人等,开发结合文化体验、手工艺制作、文化表演等元素的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体验内容,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独特性。
在品牌建设方面,沧州市可以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可以借助当地的传统节庆、特色美食、地方手工艺等元素,打造鲜明的品牌特色,树立起沧州市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推广活动,增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微博等平台,发布有趣、精彩的文化旅游内容,吸引更多关注和参与,进一步提升沧州市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完善文化旅游产业政策体系
完善文化旅游产业政策体系是推动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沧州市可以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持与引导。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降低其经营成本,激发其发展动力。同时,还可以建立健全的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补偿机制,为文化旅游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鼓励企业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
沧州市可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规划与管理。通过制定专门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时间节点,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加强对文化旅游项目的评估和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范市场风险,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沧州市可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开展国际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参加国际文化旅游展览会等形式,拓展市场渠道,扩大文化旅游产品的出口规模,提高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文旅融合型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沧州市可以丰富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文旅融合发展的需求。可以设立专业化的文旅融合型人才培训项目和开设相关课程研修班,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强文旅融合领域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性、专业性的培训环境。同时,鼓励学校与企业、景区等文旅相关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除了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平台外,还可以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为本地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鼓励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为文旅融合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沧州市可以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文旅融合理念和管理经验,为沧州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加强与其他文旅强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沧州市的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五、结语
沧州市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民俗风情的城市,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通过本文对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认识到,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产品创新、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岳庆英,肖涵.乡村振兴下桂北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0):21-23.
[2]陈鹏.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策略探讨[J].福建茶叶,2023,45(04):70-72.
[3]梁敏.文旅视域下的皮革小镇旅游产业发展策略[J].西部皮革,2023,45(07):46-48.
[4]施志艳,刘阿娜,庞薇薇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转化策略[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3,33(01):29-31.
[5]Cheng R ,Wu M ,Liu X , et al.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in Hebei Province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Advance in Sustainability,2024,3(1):
[6]Chengcai T ,Yaru L ,Ziwei W , et al.Evaluation system and influencing path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 traditional villages[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23,33(12):2489-2510.
作者简介:
王嘉赓(1997.10.3)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河北省沧州市,单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经济贸易系,学历/职位:应用统计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数据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