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查与启示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唐崧钰 通讯作者:莫小兰 杨依霖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

本文根据对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群体中仍存在着诸如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所欠缺、高校对广西民族历史文献资源利用较少、大学生课外学习民族历史知识不足以及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拟从教学方法、教育活动、学生社团、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对加强大学生文化教育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正文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一种传承的思想观念之流,是开启于过去而融透于现在又将延续至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和客观存在。国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承担者和民族文化继承者、创造者的中坚力量—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了解、研究并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亦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充分而必要的人文素质基础。但当下大学生缺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献知识深度学习、创造性转化生成能力不足、大学生文化素养培育重实践缺理论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总结存在问题与找出改进建议,以期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2023年,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的方式对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本课题组制订“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使用“问卷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向学生发放问卷,回收335份有效问卷。问卷共设计24个问题,其中封闭式提问17题,开放式提问7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中,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占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95.5%、3.58%、0.9%;女性占比为88.3%;文科类专业占总人数的40.6%,理工科类占总人数8.36%,其中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295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31人,剩余为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本次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文科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一年级女生群体。

 

 

 

 

 

 

 

 

1 调查对象的性别情况

(二)调查对象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情况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了解情况

要建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就必须对文化理论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对其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传统文化作为精神之源、思想之根,当代大学生无论从政治还是历史、文化的角度,都应当对其深入了解。当调查对象被问及“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问题时,该多项选择题按占比从高到低,分别是:风俗习惯方面85.07%、文艺方面73.73%、政治方面47.76%、经济方面44.78%、其他方面20.9%。当调查对象被问及“您了解您自身的民族文化吗”问题时,回答非常了解占22.09%、回答一般了解占72.84%、回答不了解占5.07%,回答不知道的为0。这说明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尤其是对文艺、风俗习惯两个方面较为熟悉。当调查对象被问及“请列出您参加过的传统文化活动”问题时,回答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有180人,回答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炮龙节、蚂拐节、盘王节、剪纸、扎染、抛绣球、唱山歌等各式各样具体活动的也不少。这说明各地方政府、学校较为侧重开展壮族“三月三”传统文化活动,广大学生群体对广西特有的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已形成较为强烈的文化认同,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在开展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动上仍较为阙如,大学生群体缺乏对广西其他少数民族如毛南族、水族、仡佬族等传统文化的了解。

2.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情况

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庞大、内容精深,其中的为人处世、伦理道德、人格修养、意志品质,都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想知道一个人对事物的主动性,关键要看兴趣度的高低和驱使个人的行为是否有外在施加的压力。主动性强,学习效果也随之提升。自觉主动是大学生提高文化认知能力的根基,主动意识能推动大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判断、反思和内化。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意图和需要自发或自觉地学习传统文化,积极主动作为,敢于深究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该调查结果体现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也具备一定的主动性,对于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利好的,其不仅促使了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且促进了各族人民的和睦团结。在问卷过程中,当调查对象被问及“您会主动阅读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新闻、文章、视频吗”的问题时,回答会的占90%、回答不会的占10%。通过对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个班级约50名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大学生很少主动阅读广西的民族历史文献如《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毛南族志》《水族故事研究》等著作、相关论文等文献资源,理由是学校图书馆很少这方面的图书,很少主动学习图书馆的电子书资源,不知道学习了解这些民族文化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有什么用途,对这些民族历史文献的兴趣度不够高等。

当调查对象被问及“您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问题时,回答网络占42%、回答书籍占21%、回答课程学习占12%、回答学校宣传的占6%,其余还有回答电视、讲座、实地考察、报纸、杂志等。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较强,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运用书籍学习尤其是深入图书馆阅读的越来越少,喜欢参与各类民族传统文化活动,而缺乏对广西民族历史文献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对文化背后的来源、发展过程、文化内涵、发展意义等知识研究不够深不够透。

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情况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态度是行动的前提,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凡事态度积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会直接作用和影响学习的效果。传统文化是历史精神的承载,学习态度能直接影响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认识态度就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前提。当调查对象被问及“您对大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的问题时,回答非常必要学习占71.04%、回答一般必要学习占27.46%、回答不知道占1.49%。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高涨,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当调查对象被问及“您最喜欢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方式是”问题时,回答开展民族团结活动占57.01%、回答开展讲座占21.49%、回答开设相关课程的12.24%、回答其他占8.96%、回答召开会议占0.3%。这说明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方式更喜欢实际活动的形式,大多数大学生对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兴趣度不高,这一定程度上提示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质效。当调查对象被问及“如果您参加过传统文化活动,请问您最喜欢哪种类型的活动”问题时,回答传统节日活动占37.61%、回答文艺演出占27.16%、回答学术讲座占14.03%、回答互动游戏占10.75%,回答体育竞赛占5.37%。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活动类型更倾向于传统节日活动和文艺演出,这些形式丰富多彩,能切实体会到传统文化带来的氛围,更能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受大学生青睐。

(三)调查对象所在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情况

经调查,了解到各高校已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校园生活等各方面,特别是在《书法》《剪纸艺术》《话剧》《脸谱》等选修课中,有的高校通过请国内相关专家到校开展传统文化讲座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当调查对象被问及“对您所在的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满意吗”问题时,回答非常满意占48.96%、回答一般满意的占48.66%、回答不知道和不满意占1.5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对所在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满意度较高,教育方式方法更贴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且能满足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要求。当调查对象被问及“您参加学校内外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方式有哪些”问题时,超过60%的大学生都选择参加讲座、参加相关课程学习、参加民族文化活动三种活动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能通过多渠道的方式参加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当调查对象被问及“您对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的建议”问题时,多数大学生提到多开展多形式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两个方面的建议。

 

 

 

 

 

 

2 调查对象对所在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满意度情况

三、调查结论与启示

(一)调查结论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热情度、主动性与重视度较高,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对风俗习惯的的关注和兴趣较大,对广西壮族本土的传统文化认识也具备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多数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仍停留在较为浅层次的程度,仍然存在对广西民族历史文献的主动性学习不够强,对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学习研究不足,对本土壮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多,而对广西其他少数民族的了解较少的问题。大学生所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多样化,主要有讲座、开设相关课程、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等方式,新媒体目前也成为大学生学习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大学生热衷于体验式文化活动、参与相关课程学习、网络学习等方式参加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但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国家政策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熟悉度不高,对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政策的关注度不够高。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网络、书籍、课程学习、学校宣传等,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还是缺乏校外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对相关书籍的学习。

(二)调查启示

学校要把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加强教学、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发展校园文化等渠道努力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

1.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各高校可以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来抓,尤其注重挖掘广西特色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力量和作用,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可以结合《人文素质》《刺绣》《扎染》《编制》《茶文化》《中华文化与习俗》等课程内容,利用线上线下社会实践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努力提升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充分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避免传统文化课程的单调,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既要紧密围绕课程主体,又要贴近实际生活,既要从书本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又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得体悟。课堂教学中教材是关键,增强教材的历史性,传统文化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增强教材的现实性,科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天纬地之智、爱国主义之魂的时代价值,实现文化育人的任务。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可以根据本土文化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方式,将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社会热点等融入课堂,将传统文化观念通过一定的形式传授给大学生,让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教师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博物馆、文旅部门组织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带动民族文化产品的销售与传承发展,真正做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与发展者。

2.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以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开展专题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春节、元宵期间,围绕辞旧迎新、平安团圆的主题开展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习节日文化、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认识节日的文化内涵;清明节期间,开展祭奠革命先烈、品味清明文化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重阳节期间,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围绕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主题,引导大学生熟悉民族风情和优秀传统美德;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期间,组织大学生参加做糍粑、唱山歌等。

3.依托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各高校要积极鼓励大学生自发组建各种书画协会、读书协会、武术协会等传统文化类社团,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各领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利用演讲比赛、书法大赛、文化讲坛、民俗体验等活动,提升自身素养。

4.努力发展校园文化特色。校园文化的特性为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名片,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沉浸式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体验,使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熏陶与升华,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为校园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扬打造更深厚的基础和平台,亦能更好地实践发挥“以文化人”之功能。

参考文献

[1]曹晓莉,张意薇.基于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育人的路径探究[A].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

[2]李晶,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河南省高职教育的现状及优化路径[J].学者论教,2023.

[3]闫琴,崔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路径[J].大学语文建设,2023.

[4]马抗美,吴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与路径探析[A].贵州民族研究.2023.

[5] 陈立群.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基于广西高校的调查[A].高教论坛.2019.

[6] 冯志伟.高职院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探索[A].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 .

 

作者:唐崧钰,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通讯作者1:莫小兰,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通讯作者2:杨依霖,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辅人员。

课题支持: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3年度思政课青年教师专项:广西民族历史文献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研究,2023YZKTGM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