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及优化实践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1高静夫 2韩成泽 3李长宏

230204197905030417 130636198804040513

摘要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抗震防风防火等安全性能的提升、新型数字化设计工具的应用等方面。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影响着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和性能,也直接关系到建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正文


引言

超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以及所涉及的复杂工程技术受到建筑行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超高层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日益扩大。然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诸多关键性问题,如结构体系的选择、材料的应用、抗震性能的优化等,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提高超高层建筑设计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高层建筑需要承受巨大的自身重量和风压,因此合理的结构设计对建筑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良好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高层建筑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外部冲击时能够保持稳固,保护建筑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其次,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也与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密切相关。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内部的空间分布、承重墙、柱和梁的位置等因素,以满足不同功能区域的要求,并确保整栋建筑的结构合理、稳固,同时最大化利用空间。最后,良好的结构设计还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并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建筑运行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及优化措施

2.1优化结构体系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设计人员需对结构体系进行优化。首先,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高度、地质条件等因素,对结构布局进行优化,如调整梁柱位置、墙体分布等,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同时,根据建筑物的荷载情况、施工要求等因素,合理优化构件尺寸,以满足结构的性能需求。其次,使用高性能建筑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设计人员应选择具有良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的建筑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玻璃纤维、钛锌板等,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再次,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结构元素,如悬挑、桁架、错层等,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这些结构元素的应用可以使建筑物承受的荷载变得均匀,降低局部荷载过大的风险。同时,新的结构元素还能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和独特性。最后,设计人员可以尝试应用新的连接方式,如新型节点、高强螺栓等,以提高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结构在承受荷载时更加稳定。此外,新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观性,增加建筑物的独特性。

2.2BIM技术应用

1)BIM技术支持修改后对构件尺寸信息和性能数据的处理,更好地依据BIM模型自动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进一步保证外观尺寸、属性参数等都能建立动态升级处理模式,有效提高灵活性调整的实效性。并且,BIM技术还能完成碰撞冲突和缺陷问题的实时性评估探讨,更好地建立完整的控制体系,避免设计阶段重复无效劳动量,在提高设计方案质量水平的同时,共同维护建筑工程项目综合应用管理的效果。(2)桩阀基础设计的精准性计算。①BIM技术支持桩阀阀板厚度设计,利用可视化模型集中验算桩阀的极限荷载压力参数,了解在极限荷载状态下的抗裂性能和差异性沉降情况,更好地搭建完整的分析机制,以便于结合实际情况有效调整阀板的厚度,保证阀板基础抗冲切能力满足沉降的应用要求,并全面提高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②BIM技术支持阀板承桩构件尺寸和数量的分析,能结合BIM可视化模型获取最终的测算信息内容。将桩阀基础整体构件尺寸放入BIM模型后,就能评估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每增加一个单桩结构,工程项目桩阀沉降量就会减少3%左右。(3)在BIM技术应用过程中,利用Navisworks软件就能进行4D模拟,在确认施工进度关键节点的同时,还能模拟关键设备、材料安装等工序,利用可视化作业流程模拟分析的方式,全面分析吊装作业中构件之间可能存在冲突碰撞的可能性,然后依据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设计内容提出针对性的调整建议。正是基于碰撞模拟分析环节的精准性评估分析,能有效降低设计方案优化调整的难度。

2.3钢结构设计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钢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以提供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首先,钢材具有高强度、优良的延性和可塑性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构造钢材包括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以碳素结构钢为例,常用的材料强度等级包括Q235、Q345等,它们分别具有235MPa和345MPa的屈服强度。这些数据对于钢结构设计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在结构计算和设计过程中作为参考,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其次,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焊接和螺栓连接两种形式。焊接是将构件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常见的焊接方法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而螺栓连接则是通过螺栓将构件连接在一起,常见的螺栓规格包括M16、M20等。连接技术的选择以及具体参数的确定,需要根据结构参数、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等方面进行合理地评估和选择。另外,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侧扭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高层建筑所受到的侧向荷载较大,抗侧扭设计是确保结构整体满足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关键。在抗侧扭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构件的剪力承载、屈曲和侧向稳定等方面。例如在柱子的抗侧扭设计中,需要评估柱子截面形状、尺寸、钢材等级等参数对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稳定性能的影响。这些数据和评估结果对于钢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在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火灾安全性。虽然钢材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但在高温下会发生明显的软化失稳现象,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对结构在火灾条件下的耐火能力进行评估和考虑。例如,常用的耐火涂覆材料和耐火防护设计可以延缓钢结构在火灾中的软化速度,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逃生时间和安全保障。总之,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钢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材料选型、连接技术、抗侧扭设计和火灾安全性是其中的关键技术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为工程师提供合理的参数和设计依据。经过合理的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可以更好地满足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结语

当代高层建筑依然面临许多挑战,但也吸引着工程师不断创新。材料将更加完美,结合所有的优点,也许在未来,可以在不需要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的情况下建造高楼,材料将更轻,更坚固。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不再需要挖很深的地基,就像许多民房一样,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建成,而且可以更容易移动。传统的技术和工艺最终会被淘汰,高层建筑突破地理因素,环境和经济的限制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周袁凯,白树杨,洪枫,等.青岛鲁商中心1C区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21,51(15):1-8.

[2]包联进,陈建兴,童骏,等.超高层建筑锥形体型与结构设计的关系[J].建筑结构,2022,52(10):118-122.

[3]邝丽银.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研究[J].城市情报,2022(10):118-120.

[4]陈明友.研究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J].房地产导刊,2021(33):27-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