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观视域下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策略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刘景隆 刘伟

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和推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渐深入,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其中有很多包含文化因素的中国特色词汇,其翻译的准确性会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播。因此,本文基于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四字成语,俚语,汉语典故以及缩写词等中国特色词汇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促进中华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关键词

文化翻译观;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策略

正文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同时中国的政治和外交也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词汇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特征,其翻译也对塑造中国形象有着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文化翻译观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和研究人员从各种理论的角度对具有汉语特征的语言表达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中外媒介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异同。由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是中国文化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这些表达描述了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概念和文化内涵,从巴斯内特文化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具有重要价值。

二、文化翻译观

巴斯内特与安德烈·勒菲弗尔合编的《翻译、历史和文化》1990一书中,巴斯奈特认为对文化翻译理论的具体内容其核心观点如下:

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该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之上。巴斯内特翻译理论 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翻译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行为,它是深深植根于语言的文化之中。

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解码和重组语言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交流的行为。指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巴斯内特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翻译不应局限于对源语言文本的描述,而应限于该文本在目标语言文化中的功能等价性。

廖七一等(2001)编著的《当代英国翻译理论》中的第三节阐述了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的四个方面:第一,应把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应局限在语篇上;第二,翻译不仅仅是单纯的解码和重组的过程,其中交流的行为更为重要;第三,翻译不仅仅是描述源语文本,更应关注文化功能对等的问题;第四,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的原则和规范会有所差别。

徐继菊和杨柳(2021)在《苏珊·巴斯内特的翻译理论及其翻译贡献》中提到,巴斯内特的翻译文化观,关注研究翻译过程对复杂多样的文化因素的处理,即翻译应如何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干预与再构建,从而建立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使不同语言文化在传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文本的独特文化内涵及意义。

翻译就是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但是这些原则和规范都是为了满足同的需要。从文化翻译观角度对四字成语、俚语、汉语典故以及缩写词的翻译进行研究能更好地缩小中外文化的差异,弘扬中国文化。

三、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包括时事、

外交、经济、民生等多个领域。随着对中国国情、政治制度和社会形势的响应,与制度和政策相关的中国特色的表达不断出现,它们充满了独特的中国元素。这些表述在传达和执行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的指导下,译者才能在翻译中达到文化功能的对等性。

(一)四字成语的英译

汉语中有许多四字成语,它们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四字成语也应用于政治语境中,以表达浓缩意义。四字成语的翻译往往对译者提出挑战,译者在考虑语言结构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其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将原意准确地传递给目标读者。

例(1千方百计帮助解忧纾困

译文:We used every feasible means to help them overcome problems and concerns.

“千方百计”,表示“尽其所能做我们想做的事情”。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处理这个四字成语。从巴斯内特文化翻译理论的角度,将源语言的文化元素引入目标语言。在翻译中添加了“可行”一词,意思是“可能和可能实现的东西”。“解忧纾困”,在翻译时应该分为四个部分。“解”表示“解决”;“忧”表示悲伤、忧虑或自负;“纾”表示“救济”;“困”表示“困难或问题”。因此,这个成语在字面上被翻译成“克服问题和担忧”

    例(2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

     译文:Our success has come at a great price.

2019 年以来,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的防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已经完成了可以被称为“十分不易、成之惟艰”的严峻困难。这两个四字成语具有相同的含义,因此,译者应该将它 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翻译本。官方翻译是“我们的成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首先,译者在翻译中添加了一个主题“我们”,可以表达所有中国人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使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统一。而“at a great price”应译为物美价廉,但考虑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因此使用意译。“物美价廉”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价格合理,但翻译是描述我们所取得的成就。这种翻译的优点是便于读者理解可以与文化相匹配。

(二)俚语的英译

同时俚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这些表达贴近中国人的生活。

例(3中国的发展没有过不去的坎

译文:There is no difficulty that cannot be overcome in China's pursuit of development.

“没有过不去的坎”是中国传统俚语,意思是所有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俚语在翻 译过程中可以分为两部分,包括“没有过不去”和“坎”,而“坎”在词典中没有具体准确的意思且易产生歧义并且很容易误解目标读者。因此采用意译的方法把“坎”译为“difficulty”根据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困难”一词可以表达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没有过不去”表示所有的问题都将被克服,所以翻译是“无法克服的”

例(4贫困县全部摘帽。

译文:Elimination of poverty among all rural residents living below the current poverty line and in all poor counties

贫困县全部摘帽”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是深入涉及当代中国文化的最新表述。译者必须意识到这一概念的文化内涵,然后才能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给世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中央委员会将扶贫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任务和里程碑式指标,并坚持 扶贫工作,扶贫的规模和影响力是前所未有的。这句话在英文翻译中的表达对中国文化的产出有着深远的意义

短语“摘帽”字面意思是脱下帽子,但在这个表达中使用了它的隐喻意义。由于其文化背景是消除贫困,译者考虑了文化元素,翻译为“消除贫困”,可以使目标读者实现中华民族的决心。虽然“贫困县”的概念很容易翻译,但每个国家的贫困标准都是相当不同的。,翻译添加了“农村居民”一词,可以展示这个概念注入的文化元素

(三)汉语典故的英译

例(5思危方能居安

译文:Only alertness to danger will ensure safety

“思危方能居安”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典故,现在通常用成语“居安思危”来表达。“思危方能居安”起源于《左传》:公公十一年。原文是“为危险做准备,提前思考,随时为即将到来的危险做准备”。“危”和“安”这两个词很容易翻译,意思是“危险和安全的^”。然而,这两个动词的翻译将词性转化为名词,名词被翻译为“警觉性”“居”一 词指的是它所处的环境。这种翻译形式稍微改变了原来的意思,因此译者使用了“确保”。根据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分析典故的文化信息,使译者在不同文化中实现文化功能等值,做好传播中国文化的途径。

(四)缩写词的翻译

例(6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

译文:The five priority tasks of cutting overcapacityreducing excess inventorydeleveraginglowering costsand strengthening areas of weakness.

“三去一降一补、”是汉字的表达,表现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对于这些独特的汉语表达,在其他语言中并没有相同的文化表达。因此,译者为了忠实于原始文本,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提供丢失的文化信息,并详细说明该术语,将政治文化传递给西方人民。这个概念的主要内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根据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理论,翻译应满足目标读者的需要,并考虑其文化背景使读者更易于理解。

四、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外交流的日益密切,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应得到更多关注。文化翻译观为更好地向世界传播好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译者在翻译时应结合中外文化,进一步突出中华文化的优点,展现中华文化的特色,推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参考文献:

[1]Bassnett, S.& Lefevere,A.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M]. London: Routledge, 1990.

[2].廖七一,等编著,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徐继菊,杨柳,苏珊·巴斯内特的翻译理论及其翻译贡献,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66-67

作者简介:刘景隆,男,20003月,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

刘伟,男,198111月,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本论文为吉林农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缺失补偿策 略研究——以近五年政府工作 报告英译为例”阶段性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