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的客观性与主持人的情感把控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秦睿讷

汉口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212

摘要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主持人的情感把控是一对相互依存又看似矛盾的关系。过度的情感表达可能影响报道的客观性,而完全没有情感的报道又可能显得乏味。本文探讨了新闻报道中客观性的重要性、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以及主持人情感表达的作用、过度情感表达的影响和情感把控的技巧。文章指出,要在新闻报道中平衡客观性与情感表达,主持人需要坚持客观性原则,把握情感表达的时机和力度,选择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不断提高情感表达技巧。


关键词

新闻报道;客观性;主持人;情感把控;平衡

正文


第一章 引言

新闻报道作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客观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然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不仅取决于报道内容,还与主持人的情感把控密切相关。主持人作为新闻报道的"代言人",其情感表达方式会直接影响观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过度的情感表达可能会导致新闻报道偏离客观事实,而过于冷漠的表达则可能使新闻失去吸引力。因此,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平衡客观性与主持人的情感把控,成为新闻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二章 新闻报道中的客观性

2.1 客观性的定义与重要性

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应该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和干扰。客观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过程中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尽量避免个人观点和价值判断的干预,确保报道内容真实、准确、全面。

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的最高职业操守。只有客观公正地报道,才能赢得受众的信任和尊重,才能真正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和社会教育功能。相反,如果新闻报道失去客观性,就会沦为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渠道,误导公众,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2 影响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因素

影响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新闻工作者的个人因素、媒体机构的经营理念、社会环境等。新闻工作者的个人观点、价值取向、职业素养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报道的客观性。媒体机构的经营理念和利益诉求,也可能导致报道偏离客观事实。此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会对新闻报道产生一定影响。

要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需要新闻工作者时刻保持高度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坚持事实为本、求证为先的工作作风;需要媒体机构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商业化、娱乐化的倾向;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新闻生态环境。

第三章 主持人的情感把控

3.1 主持人情感表达的作用

主持人的情感表达在新闻报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当的情感表达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关注,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主持人通过语言、语调、表情等方式,可以传递新闻事件中蕴含的情感信息,引导受众理解新闻的深层含义。

同时,主持人的情感表达也有助于塑造新闻节目的风格和特色,提升节目的品牌形象。不同风格的主持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吸引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

3.2 过度情感表达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

过度的情感表达会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产生负面影响。当主持人过于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时,就可能掩盖新闻事件的真相,误导受众的认知和态度。

例如,在报道一起悲惨的事故时,如果主持人过度渲染悲伤和愤怒的情绪,可能会引起受众的情绪化反应,而忽略了事故背后的原因和教训。又如,在报道一场激烈的争论时,如果主持人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和偏见,可能会加剧社会的对立和分化,影响公众的理性判断。

3.3 主持人情感把控的技巧

为了在新闻报道中恰当地把控情感表达,主持人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主持人要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面把握事件的性质和影响,才能在情感表达中把握好分寸。其次,主持人要学会站在受众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受众的情感需求,才能在情感表达中引起共鸣。再次,主持人要掌握情感表达的语言艺术,运用恰当的语言、语调、节奏等,准确传递情感信息。

第四章 客观性与情感把控的平衡

4.1 新闻报道中客观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主持人的情感表达,是一对看似矛盾却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过度的情感表达可能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导致报道偏离事实真相;另一方面,完全没有情感的报道又可能显得冷漠乏味,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因此,新闻报道需要在客观性和情感表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适度表达情感,让新闻报道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感性的共鸣。这样的报道,不仅能够准确传递新闻信息,还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和思考,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要找到这个平衡点,关键在于主持人要有高度的职业素养和情感智慧。主持人要严格遵守新闻专业的客观性原则,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准确、全面;同时,主持人也要学会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在恰当的时机和力度上表达情感,引导受众的情绪和认知。只有在客观性和情感表达之间找到平衡,新闻报道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功能和价值。

4.2 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平衡客观性与情感表达

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如何平衡客观性与情感表达,需要主持人掌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持客观性原则,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持人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真相为追求,不能因个人情感而歪曲、隐瞒或夸大事实。

其次,要把握情感表达的时机和力度。在报道重大事件、敏感话题时,主持人要特别注意情感表达的分寸,避免过度渲染或煽动情绪。在报道一般性新闻时,主持人可以适当表达情感,但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喧宾夺主。

最后,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情感表达的技巧和水平。主持人要学会用语言、语调、表情等方式,准确传递情感信息,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中,灵活运用情感表达技巧,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情感把控的能力。

4.3 优秀新闻主持人的案例分析

在新闻主持界,有许多优秀的主持人在平衡客观性与情感表达方面做出了表率。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中国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以其犀利、幽默、睿智的主持风格,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他在主持《新闻1+1》等节目时,既能深入分析新闻事件,又能恰到好处地表达情感,时而严肃、时而诙谐,既传递了新闻信息,又引发了受众的共鸣。优秀主持人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平衡客观性与情感表达,关键在于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敏锐的洞察力、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恰到好处的把控能力。

结论: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主持人的情感把控,是新闻传播中一对看似矛盾却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守的职业操守。但是,恰当的情感表达,也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可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起受众的共鸣和思考。

要在新闻报道中平衡客观性与情感表达,主持人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和情感智慧。一方面,主持人要严格遵守客观性原则,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准确、全面;另一方面,主持人也要学会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在恰当的时机和力度上表达情感,引导受众的情绪和认知。这种平衡的把握,需要主持人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主持人要深入了解新闻事件,全面把握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要站在受众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受众的情感需求;要掌握情感表达的语言艺术,运用恰当的语言、语调、节奏等,准确传递情感信息;要根据新闻事件的性质和受众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情感把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阚思远. 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新闻前哨, 2019(05): 41-43.

[2]昝晨旭. 新闻主持人情感表达的艺术[J]. 新闻爱好者, 2016(11): 27-29.

[3]习雨石.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客观性原则[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08): 61-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