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核安全防护装备研究与应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李刚

62010319750725503X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核安全防护装备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核安全防护装备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核安全防护装备的研发思路。然后,介绍了智能化核安全防护装备研发应用情况,包括设计研究、仿真验证、实验测试等环节,并对所研发的核安全防护装备在核电站、核电站应急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核工业发展形势和核工业应急救援任务需求,对未来核安全防护装备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防护装备;智能化技术;核安全

正文

引言:核安全防护装备是核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核设施和放射性物质安全、防止放射性污染扩散的重要手段,其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工业整体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为确保核设施、放射性物质、人员等安全,核安全防护装备发展的目的就是在发生核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提供防护措施,以保证人员和设施的安全,防止或减轻事故引起的危害。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大,核安全防护装备在核设施应急救援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核安全防护装备概述

1.1 防护装备的定义和分类

防护装备是为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避免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采取的防护措施,是用于保护人员和设备的防辐射和防污染的特种装备。防护装备按用途可分为个人防护装备(PPE)和辅助设备(AE)。

个人防护装备主要包括铅当量防护服、铅玻璃、铅防弹衣、铅面罩、铅防弹头盔、铅围裙、铅靴、铅手套等;辅助设备包括空气过滤装置、滤毒罐和射线检测仪器等。其中,空气过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滤毒罐内装有过氧化氢或其他化学药剂,可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射线检测仪器用于检测个人受照剂量和辐射损伤程度。

1.2 防护装备的关键技术

核安全防护装备是一个集机械、电子、材料、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特种装备,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防护装备的材料及结构设计技术;核事故中对人员及设备的辐射损伤评价技术;核事故中放射性物质泄漏监测及分析技术;核设施应急救援中对人员的个体防护技术;核安全防护装备研发制造技术。核安全防护装备研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主要包括机械、电子、材料、信息等多个学科,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关键材料的开发;设计理论与方法;工艺与装备制造;辐射安全评价与防护。

、智能化技术在核安全防护装备中的应用

2.1 智能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能够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实现人机协同工作具有数据融合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具有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身行为,从而提高适应能力具有智能化网络管理和信息交互能力,能够实现智能化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2.2 智能化技术在防护装备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防护装备中也有一些初步的应用。如在核电厂的辐射监测、防护和安全保卫等方面,智能监测机器人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通过对现场环境、人员分布、污染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能够有效地监控辐射环境变化,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另外,核安全防护装备的使用环境相对复杂,存在电磁干扰、辐射干扰等问题,因此其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智能化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我国一些研究单位和企业也开展了一些智能化防护装备的研发工作。

2.3 智能化技术在防护装备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核安全防护装备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其智能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同时其智能化产品也将不断涌现。基于智能化技术的防护装备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对核设施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核安全防护装备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应用:一是提高智能监测水平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二是实现防护装备数据的共享,为智能决策提供支撑;三是提高装备运行状态实时感知与状态诊断能力;四是实现多源信息融合、态势感知与辅助决策。

、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核安全防护装备研究

3.1 智能化材料在核安全防护装备中的研究与应用

针对核辐射环境下,高强度、高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开展研究。通过对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等材料进行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强度、高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针对核辐射环境下,新型复合材料在电磁屏蔽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特性,研制了一系列核辐射环境下的电磁屏蔽材料。

3.1.1 智能化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智能化材料是指具有智能感知、识别、判断、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材料,包括感知与传感、存储与处理、执行与控制等功能的智能材料,以及利用智能材料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智能系统。智能化材料按照其应用领域可分为军事智能化材料、民用智能化材料和其他智能化材料三类,其中民用智能化材料主要应用于智能家电等领域;军事智能化材料主要应用于智能武器装备;民用智能化材料主要应用于民用领域。智能化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将会极大地促进核安全防护装备的发展,提高核安全防护装备的性能,进而保障核设施的安全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3.2 智能化设计在核安全防护装备中的研究与应用

针对核辐射环境下,辐射屏蔽材料及装备的智能化设计开展研究,通过对智能辐射屏蔽材料及其装备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仿真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解决了目前核辐射防护装备设计中存在的防护性能不强、智能化程度低、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智能化核辐射防护装备研发技术体系,能够实现对核辐射环境下,人员和设备的快速安全响应。同时,针对当前核设施应急救援需求,提出了基于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设计的核安全防护装备新模式。

3.2.1 智能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核安全防护装备以模块化设计为基础,实现“机器换人”,从传统的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复合化发展,从而更好地应对核安全事故。在核安全防护装备智能化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集成与融合、各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等问题。在智能化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研究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知识的迁移与重组,从而完成新产品、新功能的设计与开发。智能化设计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其本质就是采用计算机模拟或仿真技术。

结语

本文结合智能化技术,分析了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核安全防护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核安全防护装备研发思路。研究表明,在核辐射环境下,防护装备设计和制造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尤其是防护材料的选择、设计与制造方法的确定以及产品使用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而智能化设计方法在核安全防护装备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核安全防护装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核安全防护装备设计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核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提升核辐射环境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防护服生产领域的创新趋势与发展策略[J]. 李玉涛.化纤与纺织技术,2023(11)

[2]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实训中的探索[J]. 周满;黎素芬;许鹏.大学,2021(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