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文创产品迭代与传播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韩众非、金穗子

同济大学、南京传媒学院

摘要

本文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应用,特别是文化创意设计(文创设计)的迭代与传播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强调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推动社会经济结构变革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分析了文创设计如何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和文化价值的融合,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本文描述了文创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特点,展示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特别强调了文创设计在迭代和传播方面的作用,说明了其在促进中国现代化和文化自信中的关键角色。本文说明了未来文创设计的迭代与传播和新质生产力将如何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国的影响力。更深入地理解新质生产力,并支持文创设计的持续创新和广泛传播,有助于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文创设计、经济现代化

正文


2021年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潮流行趋势下的钟山风景区文创产品迭代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1YSD005)研究成果。


绪论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独特而复杂的发展路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新时代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方向,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质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一个重要概念,对理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核心意义。

 

文创设计(文化创意设计)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和文创设计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贡献,展开讨论。

 

一、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概念,主要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形成的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飞跃和经济结构根本性变革的新因素、新机制和新技术。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一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具有特别的意义,被视为推动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力量。

 

这一概念强调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应用。通过提倡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从传统制造向高技术和服务导向型经济转变。实际应用层面,智能化生产方式和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这包括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此类高附加值产业,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被赋予更高的价值,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和利用。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新质生产力被紧密结合到国家战略中,如“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从人口大国向技术强国的转变。此外,随着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等政策的实施,新质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解读,正塑造着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轨迹。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也为理解和解决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通过培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推动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二、文创设计的发展与特点

文化创意设计指的是在文化艺术与创意产业中,通过设计创新引领产品和服务创造新价值的活动。具体的文创设计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文化和载体(媒介)。根据载体的不同,文创设计包括但不限于视觉艺术、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数字媒体和旅游。文创设计的核心在于创意与实用的结合。通常来说,文创产品的主要目的在于两点,即通过设计,使得文化赋予载体更高的附加值,或是通过载体(媒介)的传播优势来弘扬特定的文化。

 

虽然文创设计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际上就产生了实际上的文创设计但彼时的文创设计尚未有过理论指引,多以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为核心,目的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进入21世纪,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文创设计行业开始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设计热点。政府大力推动创意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新的增长点,文创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投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文创设计不仅加深了与产业经济的融合,还逐渐向国际舞台拓展,中国设计师和品牌开始在国际设计大奖和展览中崭露头角。

 

中国文创设计的独特优势在于深厚的传统积淀。5000年悠久历史提供给设计师足够多、足够广的文化材料以供深度挖掘。当代文创设计实际上是利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传统文化,使之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文创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愈发多样化。例如数字动画、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的应用,为文创产品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消费体验。由此,我国的文创设计越来越注重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设计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延伸,更是商品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文创设计的成熟和专业化。

 

如果我们回溯到工业革命前,彼时设计学科本质上来说并不存在,仅仅是工匠个人的经验物化于具象物品,其结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工匠个人的经验;与前设计时代不同,现代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规范化的活动,设计品不仅需要完成其实用层面功能,更要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适应其环境的适配需要。例如一个茶壶,作为实用器具其功能非常简单,即能承受一定温度区间的带口容器,但想要成为一把成功的茶壶,则不能停留于简单满足这一层面的需求。设计师需要进行用户(群)的细分和使用场景的定义,从而通过对语境和他人的研究得出其象征属性(视觉风格等,和用户自我认知相关)和环境属性(尺度、形状、符号意义等)。当代的许多设计,尤其是文创设计,在现实世界中出现的问题恰恰是因为忽略了语境/环境/世界的影响,其设计的意义倘若过分的关注其文化内核原本从属的文化环境,则必然会在迁移到生活环境时发生意义的偏斜和混乱,从而导致错误的解读,意义的丢失。设计师需要了解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设计物品的接受和实际使用。另外,场域也会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师需考虑设计物品所处的环境,包括物理空间、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等。因此,设计必须与世界发生契合,才能实现意义的准确传达。

 

文创产品作为一个“它者”,与自然界中的纯然物有着本质区别,首先文创产品是设计物,是物,具备物的所有特征,其质料方面的属性如软硬、大小、形状、重量等可以被人们直接感知到;但同时,其还是人工制品,虽然我们认为自然生成的纯然物也具有质料和形式,但设计物的形式是人为赋予的。用户在对设计物进行解读时,通过自身的知觉和经验结合语境/环境/世界来实现意义的获取。

 

以此不难看出,在进行设计研究实践时,应从其最关键的节点即知觉和经验上来进行研究:即区分不同的知觉存在的环境与形成方式,同时明晰使用者经验积累的来源。设计研究应以讨论使用者对设计物的使用经验来源与积累为目的,既要分清经验的社会文化的符号属性,又要保留使用者作为生物体与设计物作为纯然物之间的交流,这是形成使用者认知经验积累的又一直接渠道。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公众对于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文创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尽管发展迅速,部分中国文创设计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原创性不足、市场同质化严重、国际影响力有限等。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也严重制约了创意的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可以推动文创设计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应用拓展,如体验设计、服务设计、智能场馆、智慧展览等领域。中国文创设计的发展带来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创意产业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文化深耕,未来中国文创设计有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文创设计迭代与传播的现实意义

文创设计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联。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文创设计如何融入并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如何为文创设计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技术支持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特别是科技和管理创新。文创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活动,依托于文化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不断推动产品和服务的迭代,这与新质生产力推崇的创新精神是一致的。当下,文创设计主要通过两个方式驱动创新迭代:即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产品创新顾名思义,即通过设计端为产品提供独特的文化附加值,来满足市场需求;而服务创新主要依托科技的整合(AR、VR、MR等),来提升用户体验,如现代博物馆美术馆展览中经常使用此策略来强化展览表现力,增强文化传播度。

 

另外,文创设计能够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中国,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高附加值的文创产品和服务日益受到重视一些传统制造业如家具、服装等行业目前均可以通过设计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和价值提升。数字媒体、游戏设计、动漫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文创设计文化传播属性还可在国内外市场中展示中国文化,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这对于形成国家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设计优秀的文创产品能够作为文化出口的载体,如中国风的服饰、家具游戏、影视等,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对内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现代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的发展为文创设计提供了新的机遇、工具和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文创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应用领域利用数字技术(如数字雕塑、数字绘画等)和平台(如在线艺术展览),让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接触到文创设计。以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河之恋”为例,此展览综合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手段和科技+艺术+文化策展理念,将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以更易被大众所接受并记住的沉浸式手段进行展出,使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更为柔和更富有记忆性。现代AI技术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如算法辅助的图形设计,AI生成艺术,大大的提高创作效率和个性化体验使得文创设计周期缩短、成本降低

 

不难看出,文创设计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表现形式,其创新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也是新质生产力理论中的关键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创设计与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紧密结合,不仅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昌盛。文创设计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优化消费结构,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如“文化+旅游”政策,也显著推动了文创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本文探讨了“新质生产力”概念以及文创设计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文创设计的迭代和传播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提升,使得文化产品不仅响应市场需求,更推动了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层次影响。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位置,而文创设计则展示了文化创意如何与科技结合,实现产品和服务的连续改进和优化。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对文化价值的一种再创造和全新诠释,使得文创产品能够在保持文化核心的同时,适应并引领市场潮流。

 

在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上,文创设计的迭代与传播至关重要。它们不只是推动了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多样性,更是优化了消费结构,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了文化自信。通过迭代,文创产品不断提升其设计质量和文化内涵,而传播则扩大了这些创新产品的社会影响和市场覆盖,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及经济效应。

 

展望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深入实施和文创设计领域的不断探索,我们预见一个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文化产业生态。这将不仅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将加强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全球视野。因此,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支持文创设计的迭代与传播,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策略之一。

 

 

 

 

 

 

 

引用

 1.王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EB/OL]. 人民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4/0318/c40531-40197632.html . 2024-03-18/2024-04-16

 2.王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EB/OL]. 人民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4/0318/c40531-40197632.html . 2024-03-18/2024-04-16

 3.周松竹.让文创产品焕发时代光彩(新语)[EB/OL]. 人民网.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3/1117/c1003-40120078.html . 2023-11-17/2024-04-17

 4.于园媛.文创产品要真的“文创”[EB/OL].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fashion/20210927/ce42f4359f3441d88889f682ccefb817/c.html . 2021-09-27/2024-04-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