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史佳炜+张晓洁+索瑶

大连科技学院 116041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策略。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着手,构建全方位的文化自信培养体系


关键词

全球化、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影响因素

正文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文化自信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文化自信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概念,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尤为突出,涵盖了多个方面。首先,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外延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化自信的定义、特征和表现形式。他们普遍认为,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个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自豪和坚守。这种自信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还包括对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其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也是研究的热点。学者们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他们发现,大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普遍较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同时,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学者们认为,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其次,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和活动。此外,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学习和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自信心。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综述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以全面深入地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首先,通过广泛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包括文化自信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在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作用等。其次,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手段,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策略,旨在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研究结果**

    1. 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调查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整体呈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势。他们普遍对自身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和认同,并愿意积极传承和发扬。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大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表现出了明显的文化自卑和文化焦虑。他们可能觉得自身文化在某些方面不如外来文化先进或时尚,从而产生了自卑感。同时,由于担心自身文化受到冲击或被边缘化,他们也可能感到焦虑不安。这种文化自卑和文化焦虑不仅可能影响到大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能阻碍他们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与融合,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和提升。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与融合,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增强文化包容性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批既具有文化自信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

     2. 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是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共同塑造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庭背景为大学生提供了最初的文化熏陶和价值观塑造,对其文化自信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学校教育则通过系统的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和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而社会环境则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信。这三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大学生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自豪感。首先,家庭背景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形成的基础。家庭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价值观和期望,以及家庭文化氛围等都会对孩子的文化自信产生深远影响。一个充满支持和鼓励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认同自己的文化。其次,学校教育在塑造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通过课程设置、教育方式以及校园文化的营造,学校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对学生的文化自信产生重要影响。最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媒体宣传、社会风气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产生影响。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而消极、负面的社会环境则可能削弱他们的文化自信。综上所述,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三个重要因素。

    3. 针对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各种因素,本研究经过深入剖析,特提出以下一系列针对性的培养策略,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并坚定文化自信,进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首先,加强家庭教育是文化自信培养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他们接触和认知文化的起点。因此,家长应当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营造一种充满文化自信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分享中华文化的魅力,讲述传统故事,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其次,优化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学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形成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应当完善文化自信课程体系,将文化自信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拓展社会实践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参与文化创新活动,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文化自信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综上所述,加强家庭教育、优化学校教育、拓展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     **五、讨论**

     本研究对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然而,研究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关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其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同时,也可以对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自信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六、结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一任务并非单一方面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文化自信培养体系。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家庭应该注重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对国家的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孩子积极探索不同的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注重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比赛、文化节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社会也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不可忽视的方面。社会应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同时,社会还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发展,让大学生看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从而更加自信地传承和发扬国家的传统文化。通过构建全方位的文化自信培养体系,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让他们成为传承和发扬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同时,这也可以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贡献力量,推动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有力地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 [1] 文化主体性与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远意义[J]. 张建云.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6)

· [2] 通识教育要立足文化自信,紧密结合专业[N]. 王庆环.光明日报,2017

· [3] 微时代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挑战[J]. 程芳芳;范焕昕.经贸实践,2016

· [4]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 马宝娟;梁美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


阅读全文